本篇文章2087字,读完约5分钟
信托产品收益平均降10.34%,短期理财产品降12%,货币基金降15.6%,这是本报最新统计的三组数据。这显示出,
信托产品收益平均降10.34%,短期理财产品降12%,货币基金降15.6%,这是本报最新统计的三组数据。
这显示出,随着今年通胀压力降低,降准、降息等注入流动性的组合拳接连出招,近两年发行最火且流动性和收益都令人满意的固定收益品种,诸如固定收益类信托和银行理财产品,已开始走下坡路。
利率周期转变时,投资者需及时观察各细分品种的收益率变动趋势,提前调整资产配置方案。本周报告,将通过数据观察,向投资者证实过去两年的“宠儿”正失去魅力的事实。
三类产品预期收益率普降
4.1%-4.4%的范围降至4.1%水平。
昔日收益率诱人的信托产品,也逃不了类似命运。本报据用益信托数据统计,1月成立的固定期限类集合信托产品平均预期年收益率9.38%,此后在2-5月的上下波动后。6月第一轮降息后,跌破9%整数关口至8.82%。(图2)
7月首周,平均收益率进一步跌至8.41%,今年1月至今跌幅达10.34%。
上海一位信托销售人士表示,目前成立的都是之前的储备项目,收益率还没有很明显下滑,未来收益还会进一步下降。
流动性极好的货币基金更是惨淡。截至7月12日,也就是在第二次降息的第一周里,货币基金7日年化平均收益率为3.467%,其中4%以上的产品共11款,最高是光大保德信货币的5.492%。
首次降息后的6月8日至29日期间,货币基金的区间7日年化收益率均值的平均值是3.94%,收益率在4%以上的基金就有48款。长城货币a、b款分别以5.4603%和5.7126%独中两元。(图3)
而降息前的5月1日至6月7日,平均收益是4.11%,在4%以上的产品共有59款,最高收益可达5.273%。整体来看,经过连续两次降息,货币基金收益率下降幅度高达15.6%。
先来看看投资者接触最多的银行理财产品。根据wind资讯的新闻统计,第二次降息后,从7月6日至12日,共有375款人民币理财产品发行,其中1个月(含)以下期产品仅8款,占比2.13%;1至3个月(含)期理财产品有209款,占比55.73%。
3至6个月(含)产品有82款,占比21.87%;6个月至1年(含)有62款,占比16.53%;1年以上的理财产品发行数是14款,占比为3.73%。
在预期收益率方面,1个月(含)以下的产品是3.29%;1至3个月(含)期限的为4.24%;3至6个月(含)4.5%;6个月至1年(含)5.02%;1年以上5.69%。
再看6月初首次降息后预期收益率。5档不同产品期限的预期收益率分别是:3.74%、4.35%、4.64%、5.15%和6.56%。与降息前相比下降,以前三个主流产品为例,5月平均收益率分别是3.89%、4.49%和4.82%。(见图1)
就具体产品来说,wind显示,招商银行在5月发行了9款年私人银行固定收益系列之稳益理财计划系列产品,期限从42-56天不等,预期收益率5%-5.2%。6月8日至7月5日发行的产品中,这类产品共有10款,期限从32-71天,预期收益率降至4.8%-5%。
中信银行情况类似。在上述两个发行时期,其年“慧赢”系列私人银行债券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从
寻找抗跌品种
伴随预期收益下降,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应对固定收益品种精挑细选。以银行理财和固定收益信托为例,那些会是“抗跌”品种?
本报不完全统计,现在各类信托产品中投向金融行业的预期收益率5.42%、房地产行业9.33%、基础设施8.58%、工商公司9.75%、其他类别8.13%。
与1月时的预期收益相比,投向金融行业和其他类别的收益率下降最厉害,分别达34%和23%。房地产、基础设施行业的信托仅略降8%和7%;工商公司产品虽然略微上涨,但从6月的情况看,依然下降了7%。(图4)
从上述变动趋势可以看出,虽然银根在逐步宽松,但由于房地产和融资平台的贷款依然被调控,所以关联信托产品的收益率依然只是小幅波动。
若以期限区分,1年期产品收益下降仅1.5%,2年期下滑幅度最大,达14%,2年期以上为8.7%。展恒理财研究员肖夏还建议,此时选择信托产品,关键是要选择实力强大的信托企业平台,以防出现兑付风险。
并且,银行理财中各期限品种的收益下降情况也有所分化。以上述第二次降息前后的针对,1个月(含)以下、1年以上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下降最明显,分别跌了12%和13%,而1至3个月、3至6个月、6个月至1年收益率下降幅度较小,幅度分别是:2.5%、3%和2.5%。
债券基金或许继续值得关注。海通证券统计,上半年债券型基金的业绩在各类型基金中居首位,上涨5.79%,纯债基金凭借信用债的上涨幅度超6%。
上述信托销售产品人士也表示,整体上债市的投资价值已降低,但还可以继续关注其中的结构性机会,比如低评级信用债。
不少业内人士还建议,a股市场调整已经长达5年,在估值处于低位,同时货币政策放松,经济有望触底的背景下,可将越来越多的眼球投向股票、基金等品种。
标题:“陡降三成 固定收益类产品光芒褪去”
地址:http://www.whahsh.net/wmjj/8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