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63字,读完约4分钟

半数产品收益未公布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5月,有将近一半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未披露到期收益。这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

半数产品收益未公布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5月,结构性财富科技商品约有一半未公布到期收益。 这种“还抱着琵琶”的新闻发布方法,一定会让投资者对结构性的理财商品的感情更加杂乱。 一方面,难以抵制更高收益的诱惑,另一方面,必须面对披着这种不透明信带来的风险。 事实上,关于财科技商品的投入和收益问题,银监会早就有明确的规定,要求其真实性,但由于银监会没有出台具体的处罚措施,相关规定变成了纸空文。

“信披监管成一纸空文 结构性理财产品收益成糊涂账”

雾里看花的到期收益

根据普益富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1-5月结构性财富商品共有686项过期,其中326项产品未公布到期收益率,比例达到48%。 北京商报记者还观察到,在过期的产品中,有57种产品没有达到最高的预期收益率,主要是汇率与黄金挂钩的产品。

“信披监管成一纸空文 结构性理财产品收益成糊涂账”

但是普益财富的研究员无奈地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未实现最高预期收益率的挂钩汇率结构性产品首要为某外资银行发行的产品,由于其公开新闻有限,无法拆析其未实现最高预期收益率的原因。

其实,结构性财富科技商品的新闻披露不透明已经成为“历史遗留问题”。 另外,根据普益富之前公布的数据,截至今年4月24日,47款金钩结构产品失效,但29款产品未通过公开渠道公布产品失效情况,达到6成。

北京商报记者接触到的多位购买过此类产品的投资者均表示,他们并不知晓产品到期的收益率情况,只有到期后本金和收益回到账户才了解自己是赔还是赚。

监督管理要求做成一张纸空文

“如果一只理财产品没有对外公开披露到期收益,那么就存在这么一个漏洞:即银行想给顾客多少收益就给多少,而且同一款产品同一风险级的每位顾客拿到的收益率可能彼此都不同,因为大家都只知道自己的收益率而不知道别人的。”资深投资者黄先生表示,“当然,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极小,因为平时大家对银行都很信任,但信任毕竟不能代表监督”。

“信披监管成一纸空文 结构性理财产品收益成糊涂账”

其实,不仅到期收益存在信使问题,即使产品投放,一些银行也以“结构性财富科技商品设计多而复杂,产品投资方向涉及机密”为理由拒绝信使。

在拆析人士看来,理财产品投向和收益等信披问题,监管层早有确定规定,但这些监管条例往往因为只规定披露文案却未给出处罚措施,令其成为一纸空文。

此前,银监会发出通知,规范财技商品投资运营,确定财技商品的投资目标、比例及到期收益等都应披露透明度。 日前,银监会发布的《第8号文》再次规范了财经商品的新闻发布,但由于没有具体的处罚措施,多次禁止新闻发布不规范。

“信披监管成一纸空文 结构性理财产品收益成糊涂账”

“任何一项监管要求,如果只规定银行不可以如何做,而没有规定相应的处罚措施,那这样的监管条例就没有任何意义。”上述拆析人士说。

进行不透明的投资,慎重选择

结构性理财产品常扛着“高预期收益率”的大旗吸引投资者,但是如果运作模式、投资标的乃至最后的到期收益不透明,那无疑将进一步放大这种本身风险系数就偏高的理财产品。

从公开资料可以看出,近年来“事故”的银行理财商品几乎都是结构性理财商品惹的祸,一点点的结构性理财商品也被称为“金融海洛因”。 在解体者看来,这样的风险很高,让他们把信包起来的必要性更重要。

普益财富研究员叶林峰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投资对象首要由固定收益证券和以期权为主的衍生金融工具组成,其到期收益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固定收益证券投资所带来的收益,另外的部分是衍生金融合同所带来的收益,投资者是否能够获得很高的预期收益率取决于后者的收益大小。

“信披监管成一纸空文 结构性理财产品收益成糊涂账”

“如果结构化产品的期限为一年,则在产品运营过程中,银行通常需要定期披露当前的运营情况。 这样,当风险发生,投资者遭受损失时,投资者就可以着手解决。 如果产品能及时回购的话,就能尽快赔钱。 但是,信件不透明使投资者无法做出上述避险选择。 ”林峰的例子。

“信披监管成一纸空文 结构性理财产品收益成糊涂账”

银率网关联拆析师建议,“对于投资者来讲,购买这类结构性理财产品不能仅看预期收益率选择购买,而是要根据产品证明书中的收益结构条款研判该产品的高收益触发条件是否合理,同时要根据市场未来走势评估”。

标题:“信披监管成一纸空文 结构性理财产品收益成糊涂账”

地址:http://www.whahsh.net/wmjj/7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