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080字,读完约13分钟

“五一”长假刚过,据港报称,除了黄金珠宝、婴儿奶粉、化妆品和豪宅,人寿保险似乎也上了黄金周入港内地游客的购物清单。虽然今

“五一”长假刚过,据港报称,除了黄金珠宝、婴儿奶粉、化妆品和豪宅,人寿保险似乎也上了黄金周入港内地游客的购物清单。

今年的具体数据还没有公布,但这两年来,进港者在香港保险业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香港《南华早报》5月2日引用香港立法保险界议员陈健波的话说,年内客人支付的保险金占香港新保险销售的12.8%,年和年的数字分别只有9%和4%。 陈健波表示,内地顾客目前是香港保险销售增长的首要推动力。

“内地保险VS香港保险:内地投保理念未生先死”

受到内地客户青睐的香港地区保险业,比内地保险业有那些特点?

前十年间:

内地保险深度

在“ ”这条线上“飘忽”

从快速发展步调上看,与内地保险业年保费增速8.0%、寿险增速4.5%相对的是,香港地区同期的毛保费总额增长13.0%,个体人寿及年金(非投资相连)业务上升16.1%。在近两年内地寿险业快速发展遭遇“寒冬”的时候,香港地区保险市场依旧有稳步的快速发展。

“内地保险VS香港保险:内地投保理念未生先死”

但从快速发展的现状来看,香港地区保险业监理处向《证券日报》保险周刊提供的数据显示,香港地区全年保险密度(临时统计数据)为35579港币,保险深度为12.5% ); 香港地区年保险密度为33055港元,保险深度为12.3%。

保险深度是指保费收入占当年gdp的比重,保险密度为每个人平均保费,一般以这两个指标衡量保险业快速发展水平。

从内地保险市场来看,近年来保险密度逐渐增加,但保险深度始终在3%附近。

据媒体统计,截至年底,全国保险密度为1143.8元,保险深度为2.98%。此前,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显示,年,我国保险密度为1062元,这较年提高100元,保险深度为3%,较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即年我国保险密度为962元,保险深度为3.2%。

“内地保险VS香港保险:内地投保理念未生先死”

2003年,内地保险深度已经达到3.33%,保险密度为287.4元。

“10年来,保险深度"躺"在3%这条线上"晃荡"。中国保险业快速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年,保险深度争取达到5%,保险密度达到2100元"这一目标,有可能实现吗?”保险职业学院院长助理、经济学教授肖举萍难掩自己的悲观态度。肖举萍认为,除非有重大的政策利好推动保险领域跨越式快速发展,否则从我国目前保险快速发展情况及趋势看,该目标难以实现。

“内地保险VS香港保险:内地投保理念未生先死”

这是整个保险业务的快速发展情况,具体到寿险业务上,肖举萍根据瑞后年报告整理的数据显示,全年中国国内寿险深度仅为1.8%,寿险密度为99美元,香港地区全年寿险深度为10.1%,

内地寿险业与香港地区存在着寿险深度5倍、密度逾30倍的差距以及快速发展现状的差异,最直接的原因在于保险产品的差异。

陈健波向媒体表示,内地人之所以有兴趣在香港买保险,是因为香港的保险企业有国际背景,提供多种保险,投资选择远远多于内地,条款也比较灵活。 相比之下,内地销售的保险管制严格,客户几乎别无选择。

而肖举萍也认为,“产品结构单一,不能比较有效满足社会多层次、个性化的诉求”是内地保险业与香港等地保险业存在差距的原因之一。

当然,保险产品的差异只是领域快速发展差距的表象,对于两个地区的保险业,要发现更深层次的原因并不容易。

170年vs30年:

内地保险服务迅速盈利

投保理念未生先死

国内保险业和香港地区存在差距的原因,首先是快速发展的历史差异。 香港地区保险业至今已有170年的历史,但国内保险业起步较晚,从1920年开始计算也不到100年,中间经历了几十年的停滞期,到1920年代恢复了保险业经营,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讲,我国现代保险业发展迅速,不到30年,

“内地保险VS香港保险:内地投保理念未生先死”

除了快速发展历史的因素外,从现状来看,内地保险业还在制度设计、法治环境、产业快速发展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失。

第一,保险制度的“缺失”。 香港地区保险监管本着完善的监管法律制度,奉行“最大支持、最小干预”的宽松理念。 与香港地区相比,内地监管在市场准入、市场行为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干预。

首先,两地对保险企业的进入门槛要求存在明显差距。目前获授权在香港地区或从香港地区经营保险业务的要求首要为,最低实缴股本为1000万港元;至于经营综合业务的保险企业或打算经营法定类别的直接保险业务的保险企业,其最低实缴股本为2000万港元;如属专属自保保险企业,则最低实缴股本为200万港元。我国《保险企业管理规定》则规定,“在全国范围内经营保险业务的保险企业,实收货币资本金不低于人民币5亿元,在特定区域内经营业务的保险企业,实收货币资本金不低于人民币2亿元。”

“内地保险VS香港保险:内地投保理念未生先死”

其次,两个市场对外资的开放程度不同。 香港地区保险监管部门对外国保险服务业提供的市场准入采取开放的大体情况,即对外资充分开放当地保险市场,对外资保险人基本给予了国民待遇。 截至年底,香港地区共有155家授权保险企业,其中注册地为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84家,其余企业注册地为百慕大、英国、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

“内地保险VS香港保险:内地投保理念未生先死”

国内目前对外资开放财产险业务,对寿险则有关联限定,即合资寿险企业中的外资持股上限为50%,68家寿险企业中有27家外资寿险企业(外资持股比例超过25%),仅友邦保险一家为纯外资寿险企业。

此外,香港地区保险业监督不参与保险企业的运营,放宽对保险产品的保险费率和保险条款的约束。 中国内地对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进行了监管。 《保险法》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涉及社会公共利益的险种、依法执行强制保险的险种、新开发的人寿险种等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应当报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审查。 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时,遵循保护社会公众利益、防止不正当竞争的基本原则。 批准的范围和具体办法,由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制定。 其他保险种类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应当向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备案。 》第137条还对未批准或备案的行为规定了相应的行政法责任。

“内地保险VS香港保险:内地投保理念未生先死”

近日媒体曝光的一篇光大永明人寿保险企业董事长解植春关于寿险费率改革的万言书,引起了业内热烈讨论,寿险费率市场化改革的受关注度,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内地保险业对于市场化的渴求。

第二,法治环境存在差异。 香港地区的监管制度是根据1983年的《保险企业条例》建立的,保险监管制度形成了以他律为主、自律为辅、政府监管与领域自律相结合的完整、全面的监管制度。 香港地区法律特别授权领域自律机构保险业联合会负责对保险代理人的监管,对保险业联合会制定的规定及采取的监管措施赋予法律强制执行力。

“内地保险VS香港保险:内地投保理念未生先死”

我国保险立法与保险监管体系的确立都相对较晚。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距我国保险业恢复经营有十几年之久;1998年底我国才设立了统一实施保险监管职能的机构中国保监会。保险领域协会是一个纯领域自律组织,无法律授予的监管职责,制定的领域规定无法律强制的执行力,靠会员单位自觉执行。

“内地保险VS香港保险:内地投保理念未生先死”

在对违反行为的处罚中,两地的处罚力度有所不同。

香港地区注重对保险中介人(代理人、经纪人等)的素质培养及监管;对违反诚信、违规经营等行为规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大部分还规定了监禁的刑事责任。

内地主要通过行政处罚解决诚信经营行为的保险违法行为,除刑法174条关于金融机构擅自设立罪的规定、183条关于侵占保险企业职工罪和侵占企业财产罪的规定、198条关于保险诈骗罪的规定共计3条外,其他

第三,保险产业链条的缺失。不论是寿险企业年年报,还是四大上市企业今年一季报都显示出令人忧虑的退保情况。此前,保监会还对各大企业下发文件,要求采取措施防止集中退保事情发生,这一方面反映出保险服务的不到位,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民众保险理念的不足,综合起来讲,也就是保险产业存在缺失。

“内地保险VS香港保险:内地投保理念未生先死”

关于保险人提供的服务,根据经营模式和监管点的不同,内地和香港地区有一些差异。

“内地保险业重销售、轻服务,专业化、人性化服务的欠缺”是造成保险业快速发展相对落后的一大原因,肖举萍表示。香港地区的保险业处于混业监管模式下,保险中介人多对比顾客进行个体理财保障综合服务;内地近年来也有了个体理财服务的趋势,但营销员着重推销某一家保险企业产品的情况仍较为突出。

“内地保险VS香港保险:内地投保理念未生先死”

另外,香港地区更重视对经纪人素质的监管,因此经纪人违规行为少,整体服务水平高。 在内地,重视业绩的审查最为优先,违规销售和理赔难等现象频发,领域形象低下。

国内某外资企业入职4年的营销员感言,“企业变了,原来是要我们具备保险信仰,以保险信念展业,现在除了业绩还是业绩。”而在考核高压下,不少营销员甚至高层管理人员,都不得不采取违规手段以谋生存,这从监管层公布的各项处罚就不难看出。

“内地保险VS香港保险:内地投保理念未生先死”

另一方面,在民众保险理念上,香港地区居民和内陆居民对保险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香港人对保险的认知度很高,买保险侧重保障,不在乎保单能否保值增值。 内地老百姓的保险观念相对有限,没有认识到保险的本质,一方面在购买保险产品时关注分红和附加值,另一方面在保险保障的生老病死等问题上也存在排斥情绪,保障型保险产品对大众的接受度有限。 记者在采访中经常听取工人的投诉,如果保险产品没有红利,销售员很难卖给客户产品。

“内地保险VS香港保险:内地投保理念未生先死”

不过,记者在与国内诸多民众交谈时发现,相当一部分人的保险理念还未形成就被“扼杀”了,可谓“未生先死”。“保险总要讲诚信的吧?”正如出租车司机年先生的经历,大家对保险的质疑来源于自身或周边人士糟糕的保险“初体验”,保险不可靠、保险可气等印象一旦形成,除非保险业的服务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否则这种印象不太容易磨灭,民众的保险意识也难以提高。

“内地保险VS香港保险:内地投保理念未生先死”

下一个十年:

每年12.1%的增长

提高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从意识做起

国内保险业有自己的快速发展基础,不能简单地通过数据间的对应来得出结论。 正如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教授郝演苏所说,“这是一门课,内地保险业和香港地区的应对并不简单,保险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国情。”

尽管存在不小的差距,但国内保险业还是可以通过一定方法加快快速发展,逐步缩小与成熟市场之间的差距。

郝演苏认为,目前国内上市的保险业相关制度(不论是否执行、是否执行),大多基于国际经验。 “国内外的监管确实差不多,有些涉及文化和国情,那是另一回事了。 ’郝先生说,我们也许应该看到快速发展的积极信号,但内陆保险业的快速发展已经与国际接轨。

“内地保险VS香港保险:内地投保理念未生先死”

而要实现保险业的继续快速发展,业内人士认为,还应在革新保险产品、优化保险服务、提升保险理念上,多下功夫。

在产品创新方面,肖举萍认为有以下方法。 即积极适应社会风险保障和财富管理的诉求,提高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和产品吸引力,形成多元化的保险产品体系,细分市场客户各有所需; 特别是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在养老保险、健康保险、责任保险等行业取得实质性进展,健全产品创新激励机制。

“内地保险VS香港保险:内地投保理念未生先死”

“保险理念与我们的国情民情有很大关系,虽然随着外资的进入,保险市场也被逐步开拓,但想一蹴而就地提高民众的保险理念不切实际,我们沉积得太久的保险观念和文化短时间内不太容易被改变。”

郝演苏认为,国民保险理念低,与我国过去的计划经济环境有关,“当时国家负责的事件很多,我们不是市场化的环境。 ”。 他认为,要提高民间保险的理念,首先应该从公务员、经营者的社会保障改革开始。 “否则,说普通市民没有保险理念是不恰当的。 因为大家都在习性地看着领导。 这和我们的社会环境有关,要看领导人对商业保险有什么看法。 ”

“内地保险VS香港保险:内地投保理念未生先死”

但提升保险理念仍不能放弃努力。“可以通过政府、领域、公司、媒体等多方合力,加强保险推广教育,提高百姓保险意识。”肖举萍认为。

在这次采访中,记者通过电子邮件联系香港保险业监理处,希望查阅相关数据,在两天内得到反馈。 保险监管体系如此高的业务效率和公开透明的行事方式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相信这只不过是香港保险业服务水平和业务效率的缩影。 从这个简单的事例可以看出,国内的保险业专业化、人性化的服务意识大大提高空。

“内地保险VS香港保险:内地投保理念未生先死”

此外,保险业在加大客户权益保护力度,在诚信文化建设、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也都还有提升的空间。不过,提升保险领域整体形象,提升服务水平,仍是当务之急。

难怪乎,安联集团首席经济学家迈克尔·海瑟在不久前来华访问时还呼吁:“中国的保险市场应该更开放、更自由、更公平。”他预测,中国的保险市场在下个十年中将达到每年12.1%的增长率。作为亚洲最重要的新兴保险市场之一,国内保险业不论是在快速发展空间和地位上都不可小觑,而与之匹配的应该是更开放、透明的监管作为,更人性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准,那么领域的整体形象也将自然而然地得到社会的认同。(ccstock)

标题:“内地保险VS香港保险:内地投保理念未生先死”

地址:http://www.whahsh.net/wmjj/8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