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025字,读完约13分钟
“人生前半场在上海打拼,下半场去周边小城市享福”,曾经“只是说说”的戏言,如今成了63岁上海老人邵淮东的真实写照。和他一
“人生前半场在上海打拼,下半场去周边小城市享福”,曾经“只是说说”的戏言,如今成了63岁上海老人邵淮东的真实写照。和他一样,曾不愿离开上海半步的申城老人,如今放眼四海,出城“下乡”。
记者在连日的调查采访中发现,头脑不白、心不老的“50后”、“60后”、银发族中的“白金一代”成为申城“异地养老族”中的主力。 寻找性价比高的“养老地”,寻找最舒适的养老方法,成为他们最集中的需求。
昆山、嘉兴、无锡……一个 “环上海养老带”正逐渐成型。专家指出,“异地养老”的冷热关键取决于配套建设,目前异地医保问题仍是最大“梗阻”。
购买模式
“不差钱”老人
重叠别墅,打门球,过田园生活
2003年,准备退休的邵淮东偶然了解到昆山花桥有个别墅小区。 “当时房价每平方米才2900元,两层叠加别墅,很诱人”,老邵和妻子、儿子实地考察后发现,“房子适合养老,最大的利益是还能够在上海上班”。于是他把自己在桃浦一个高档小区的住宅卖掉,套现后“一换三”:买下花桥的别墅、一套安亭的酒店式公寓房和一个小商铺。
2008年,老邵退休后,全家三口搬到花桥别墅。 还有工作的妻子、儿子度过了“白天上海,晚上花桥”的“双城生活”。
每天穿梭在两个城市,听上去不可思议。老邵说“其实很方便”。“我们这里有小区班车,每天直达中山公园,每十分钟一班,所有人都有座位。我爱人每天坐早上6点10分的头班车,7点左右就到中山公园。儿子因为上班时间是10点,8点半坐上班车就可以了”。
老邵自己过着悠闲的田园生活,成为了小区的“活动家”。 每天上午“早点锻炼”,和同龄的老人一起打门球。 “花桥是‘门球的故乡’。 大部分社区都有门球场,门球运动量很少,但每个关节都在运动。 特别适合老人”。 每天不仅做烧饭的料理,还在自己家的别墅前摆弄花和草,修整“小庭院”。 周边的邻居经常来小院子坐坐,一边午睡一边“吹牛皮”的周末晚上,有几个人来室外吃饭,表演料理,交流心得。
“现在我们这个别墅区入住率在50%,上海老人很多,一些也不缺人气”,老邵告诉记者,“住在这里的上海老人大多经济条件不错,身体比较健康”。
“上海是个赚钱的地方,但不是养老的好地方”今年63岁,在花桥安居5年的邵淮东感谢当初的决定。 “这里绿树成荫,樟树多,空的空气中有清香”。 现在去市区,邵淮东反而没有习性,觉得“人多车多,很吵”。
“经济型”老人
在市区的房子里让孩子,自己买小户型的“乡下”过晚年
记者从中山公园出发,驱车40多分钟就抵达昆山花桥。在探访部分花桥社区后了解到,目前九成左右业主都是“上海客”,两类人群最多:一类是从业在上海,但买不起上海房子的‘新上海人夫妻’,另一类就是上海老人,除了买别墅的富裕型老人,越来越多的则是把上海的市区房给儿子当婚房,手头的钱又不够在上海买房,选择到花桥买“养老房”。
2006年购买花桥养老社区“孝贤坊”小户型的冯老伯告诉记者,“当时看上海郊区的房子,如三林、高桥,最便宜的单价也要7000多,交通不便,最后选择花桥,是因为房价便宜, 因为儿子的婚房在中山公园附近,一辆车可以直达两辆车。”现在,这里的周边有老年人大学、体育城和大卖场。 上个月,冯老伯夫妇期盼已久的周边唯一三级医院东方绿地医院正式被录用。
记者了解到,随着该养老社区周边生活配套设施日趋完整,目前入住的上海老人比例超过六成。
“在去花桥看房之前,我宁死也不愿离开上海”,同样在花桥安家的上海人徐阿姨在黄浦区住了30多年,她在这里第一次感到“宽敞”。 “小区里鸟语花香,布置空宽敞安静,不像上海的小区大楼一样冷清。 ”放弃市内“黄金地带”的徐阿姨说:“过去老房子的遛狗走错了高峰,夺走了地盘。”现在可以每天在绿地的大街上遛狗。
对于这股悄然掀起的申城老人“昆山养老潮”,土生土长的昆山人储阿姨颇为自豪地告诉记者,昆山向来被称为 “上海的后花园”,“花桥和淀山湖两个地方,是目前上海老人最喜欢来养老的地方。”和上海老人不一样,我们昆山人养老喜欢买阳澄湖别墅,距离昆山市区只要20分钟,而花桥到昆山市区要40分钟。上海人更喜欢买昆山的淀山湖别墅,那里景观好,离上海又近。
在她看来,在两个热门地中,花桥的特点是“配套齐全”,淀山湖别墅的特点是“景观好”,山附近的水特别适合度假。
养老院模式
颐养中心月2500元包基本护理
嘉兴市老龄问题研究会关联负责人介绍说,上海老人到嘉兴养老呈逐年上升趋势。不过和昆山不同,上海老人到嘉兴通常更青睐那里的颐养中心,而非自购房养老。
据 介绍,嘉兴目前老龄化程度达21.42%,在浙江省中排名第一,养老机构也在快速发展建设中。 嘉善、乌镇、海宁、湘家荡都在建设养老中心。 与上海相比,这里最大的特点是同等的硬件条件,价格比上海至少低三成,但护理条件比其他上海周边城市完全。
记者了解到,目前嘉兴最大的一家颐养中心位于嘉兴市七星镇。这家名为“逸和源·嘉兴南湖区湘家荡颐养中心”的养老机构,已有百余名上海老人入住。据总经理朱卫国介绍,入住的上海老人半数是夫妻一起来,通常选择住套房;四成左右是一个体来住,大多选择朝南的单人房或带景观的朝北房。
在这里,老人每月的住房费、伙食费、护理费、电视宽带等各种生活费在2500元左右,自来水超出的部分另算。 老夫妇的话,每月5000元左右。 护理费包括每周的洗浴护理、洗衣、打扫、送饭等服务,老人几乎不需要另外聘请保姆和护士。
从年龄段看,目前75—80岁的上海老人最多。朱卫国透露,对比80岁以上一点老人将出现半失能、全失能情况,目前正在颐养中心旁建护理院,预计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运营。 “未来颐养中心的老人失能后就能入住到护理院,无缝对接”。
“候鸟”模式
1万元可在全国14地“借巢”避暑过冬
冬天在温暖舒适的南方度过晚年,夏天在凉爽舒适的北方避暑,到异地养老院吃饭,比单纯的旅行和异地住宅花费更多……这种“候鸟式”的晚年,是专门的养老设施 据统计,近年来,仅海南三亚,全国各地每年过冬的老人就已经超过40万人。
有钱的“候鸟”买度假房、景观房“筑巢”过冬,过完后再把房子托给中介出租,买不起房子的,就租房或入住老年公寓“借巢”过冬。
“逸和源嘉兴南湖区湘家摇颐养中心”社长朱卫国告诉记者,颐养中心同样提供“候鸟服务”,目前在全国有14个合作基地。 “老人花1万元买‘资格证’,可以采用累计24个月的‘候鸟’生活。 朱卫国说:“除了旅费外,每次每月消费2、3千元。”他说,已有2000多位老人办卡,其中6位以上是上海老人。
公寓模式
社区老年人公寓实现“两代同堂”
据了解,目前老年住宅中出现了一种新类型:“亲情住宅”。一点开发商正尝试着从以前传下来情感与现代生活模式中探寻出平衡点,构建以人为本的“亲情住宅”。记者了解到,所谓的“亲情住宅”,实际上就是在普通住宅中配套建设老年公寓,不同的是,老年公寓的入住者大多为该社区居民的父母,这样两代人同住一个社区,既方便子女探望、联系老人,又能让老人不再孤独,享受天伦之乐。
但是,亲情社区中的“养老公寓”大多以出租为主,而且医疗资源有限,所以适合低龄自立的老人,不适合智障老人。 未来,这种“混合”型社区和成为一代父母的养老住宅的新趋势。
另外,据上海世博会公共空间总设计师、上海选泉建筑景观设计企业首席设计师林选泉透露,目前正在参与设计打造沪上第一所具备景区型特点的滨水养老场所,将定位高端养老人群。
“异地养老”为什么会增加?
养老精细化,城市快节奏高污染已不适合
“离上海近,空煤气好,绿化率高,房价便宜”,对于大多数上海老人来说,花桥之所以被纳入养老地的考虑范围,是因为这三个优势构成的性价比让他们“offser”。
作为长时间注意养老地产的专家,同策咨询研究中心总监张宏伟拆析指出,随着高铁、高速、地铁等便捷交通的打通,上海到周边城市时间尤其是到嘉兴、昆山的时间大大缩短。基本形成 “半小时生活圈”、“一小时生活圈”,这为上海老人到周边城市养老提供了基础交通条件。上海周边城市适合做养老地产开发的项目自然资源环境较上海更好,有些地方甚至形成了养生度假气氛,比如周庄、西塘、嘉善等,在房产购置价钱、生活价钱等方面明显低于上海,总体上在上海周边城市养老的综合性价比高于上海市区养老。
从养老地产的角度来说,很多开发商都瞄准了养老地产这个“大蛋糕”,战术上在上海周边城市逐步布局养老地产项目。 “养老”概念项目数量激增,开发商火力十足,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吸引上海老人和投资者购房,火热上海周边养老地产市场。
根据零点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京沪两地76.2%和66.7%的被调查者对现有居住环境中的医护急救条件、体育娱乐场所意见很大,半数以上对社区活动、空气、安全设施、环境安静度不满意。其中有76.2%的老人对居住环境中的医护急救条件不满意,位居首位;其次是体育娱乐场所,第三位是社区活动,空气质量和与老年人关联的安全设施不满意程度也都达到50%。而居住高楼、周围老人少、和子女住以及居住面积的不满意程度相对较低。
这些数据表明,城市化进程中的负面效应加剧了许多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 恶劣的环境越来越不适合老年人颐养天年,也可以看出老年人对养老产品的诉求越来越细化。
“异地养老族”有一个共识:选择逃离大城市,逃离市中心。快节奏生活、空气污染与高房价不适合人类居住,更何况老人。精明的老人还没退休,就开始谋划自己的“退休生活”:拿着上海的退休工资,到小城市养老。
张宏伟认为,到周边城市养老将成为趋势。 “截至去年年底,上海养老床位总数达到10.5万张左右,但上海市内养老床位长期供不应求,养老资源日益紧张。 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上海养老集团将到周边城市进行养老。 ”
“异地养老”难点在哪?
医疗护理是关键,医疗保险还没有真正“衔接”
近年来,昆山、嘉兴、太仓……但凡和上海交界的城市,都出现了主攻上海市场的养老楼盘,如今,这个“环上海的养老带”正逐渐成型。
张雄大指出,在这个“养老不动产带”中,受老人欢迎的项目主要有两种。 一是具有明显生态资源、自然资源的地区养老地产项目,在这些项目中养老,可以为老人提供更舒适健康的养生养老外部环境。 第二类是生活补助比较便利的项目,特别是医疗资源补助比较成熟便利的项目很受市场欢迎。
但张宏伟也指出,确实存在以养老为“噱头”进行卖房的现象。这些“养老”概念的项目以出售为主,基本上是面对能够自理的人群而来,一旦养老群体为半自理或不能自理,就会面临配套不足、养老运营及服务不足的不自然。
张雄大指出,政府宣布养老用地为未来增加床位,但要反复防止以养老为名只开发房地产,不让开发商把养老房地产当做“拿地模式”来运营。 养老护理是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也是产业快速发展的潜在动力之一 从某种意义上说,医疗护理是城市能否在养老产业培育上形成竞争力的关键。 光靠不动产和床不能解决养老的问题。 不可否认,即使是目前上海周边城市比较先进的养老地产项目,在养老补助特别是医疗资源补助方面也无法与上海相比。
记者采访调查中发现,“衣食住行”随着配套设施完整,地域间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但异地医保的藩篱却成为摆在异地养老面前的“终极难题”。
据悉,嘉兴一样已经被列为医保互通的城市,目前上海的老人也不能直接刷医保卡。 住在嘉兴的上海老人纷纷对记者说。 如果要在嘉兴当地医院就诊,必须垫付医疗费后,向嘉兴社会保险局提交相关证明。 嘉兴社会保险局交给上海后,用邮寄的方法把钱付给老人。
由于比较麻烦,大部分老人不会每次看完病去报销。 “把单子积着半年报一次,如果是小毛小病就直接到药房自费买药”,老人认为目前异地医保结算太麻烦,看病配药“两地跑”成为制约异地养老的最大“痛点”。
《直通990》政务提醒员朱沟告诉记者,目前上海已与14个城市实现“医保互通”,包括杭州、镇江、南通、马鞍山、洛阳、宁波、扬州、大丰、贵阳、湖州、西宁、连云港、嘉兴。 另外,另一个城市是单行道,上海医疗保险卡可以在安吉结算,安吉不能在上海结算。
这意味着苏州的昆山并没有在14个城市之列。对于住在花桥的上海老人,大多还是返回上海市区配药、看病。
标题:“上海老人“下乡”养老成风 环上海养老带正形成”
地址:http://www.whahsh.net/wmjj/6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