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57字,读完约5分钟
“理财产品亏本由投资者自担,多赚了归银行。”银行把理财产品的超额收益以浮动管理费的名义据为己有,一直都被指是银行的“霸王
“理财产品亏本由投资者自担,多赚了归银行。”银行把理财产品的超额收益以浮动管理费的名义据为己有,一直都被指是银行的“霸王条款”。而近期上海农商银行的一款产品将超额收益按照二八成比例分为银行和投资者共有,银行不再独吞超额收益。
■最新动向
理财产品超额收益二八分成
频繁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都知道,无论是保本变现收益型还是非保本变现收益型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通常都是固定的数值。 不管银行的投资目标是高风险还是低风险,投资者都只能获得期待的收益率。
然而,银行配置的投资标的所对应的风险与投资者获得的收益可能完全不匹配,即银行投资标的中大量配置信托等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但给投资者的预期收益率还是以配置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水平,等于投资者承受的是高风险,获得的收益是低水平。银行可以无本获利,通过浮动管理费的规定拿走了原本属于投资者的超额收益。
近日,上海农商银行的财科技商品打破了这一惯例。 上海农商银行发行的这款产品被称为“鑫意理财福通902人民币财富科技商品”。 该产品盈利类型为非保本浮动,投资期365天,银行提出的预期收益率为4.5%-5.4%。
值得关注的是,上海农商银行在该产品的证明书中确定定义了产品固定费用以及产品的浮动业绩报酬。当产品年化收益率低于5.4%(含)时,银行不收取浮动业绩报酬;当高于年化收益率5.4%时,对于高出5.4%的收益部分,银行按20%的比例收取业绩报酬。
变动业绩报酬是该产品与原有产品在收益分配制度上的最大差异。 通常,银行理财产品对于高于预期最高收益率的部分,银行以浮动管理费的形式获得全部收入,投资者能获得的只有预期的最高利润。 按照浮动的业绩报酬收取一定比例超额费用的分配模式类似于私募基金的收益分配模式,超额收益的一部分银行和投资者分成,等于银行向投资者释放了一部分利润。
如果浮动业绩报酬以20%的比例提取的话,银行就让出了80%的超额收益。
■霸王条款
多项收钱暗中侵占理财收益
(/h ) )银行独家收取超额收益的方式被储户认为不公平,但不幸的是,目前大部分银行仍以浮动管理费、投资管理费、销售管理费等名义侵占顾客超额收益。
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工行、农行、建行、交行、招行、华夏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等多个银行均收取顾客的超额收益。法律人士指出,超额收益是通过投资者资金的投资行为产生的,全部权其实应该属于投资者,商业银行自定产品证明书条款其实是“霸王条款”;另一方面商业银行投资新闻透明度较低,产品具体实现多少收益并不公布,最后只公布到期给投资者的收益率,最终银行拿走了多少超额收益,投资者并不清楚,买卖双方的关系并不平等。
但实际上,银行在理财业务中收取的并不是浮动管理费之一,管理费、管理费等隐藏在产品证书中的各项费用,大多数普通投资者并不知道。 目前,许多理财经理只推动投资收益,但没有提到各项费用。
近两个月以来,已经有多个股份制银行上调了理财产品销售费率,例如,浦发银行“同享赢”计划理财产品63天和91天期限的销售手续费为0.2%,而该款产品在6月初的销售手续费为0.1% ,短短两个月,已经上涨了一倍。广发银行薪满益足理财夜市大众顾客版此前年化销售费率仅有0.1%;到了今年7月初,销售产品手续费上调为0.2%;而7月底时,该类销售产品费率再度上调至0.45%。
销售汇率的上升,显然吞噬了投资者的利益。 某股份制银行发布的“惠益计划稳健系列”财富科技商品预计收益率将从6月底的5.1%降至7月底的5.0%,至8月初的4.6%。 对应的销售手续费率从0.37%上升到0.78%,比6月增长了两倍以上。
■ 雾里看花
不透明的信使投资者心中产生怀疑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银行理财产品已不得不面对现实,放弃高息揽储,转向真正的“代客理财”。要想转变,银行就得放下高姿态,解除霸王条款,为投资者谋求更高的收益。
银率网财科技商品拆解师认为,未来越来越多的银行财科技商品可能取消浮动管理费,取而代之成为更有法律依据的“浮动业绩报酬”。 但是,银行理财产品的新闻披露不透明,“浮动业绩报酬”的收益分配机制也存在一定的折扣。
首先,从产品证明书中来看,多数银行理财产品证明书中,投资标的范围较大,几乎全部符合监管规定的投资标的都写在其中;而且多数产品的投资标的范围为0-100%,这样让投资者根本无法评估产品到底投资了什么,投资比例是多少,因为模糊的证明,让银行有很大的操作空间,可以说买什么买多少都是符合产品证明书的。
其次,财科技商品成立后,运营期间宣布财科技商品投资运营情况的银行也不多,投资者依然不知道自己的钱投在了哪里。
最后,在产品到期时,多数银行也只是公布为投资者实现的收益率是多少,从不公布该理财产品实际实现的收益率是多少。
“因为全部新闻都掌握在银行手中,投资者与银行的新闻不对称,在这种情况下,浮动业绩报酬恐怕也将成为一个营销噱头,银行说有就有,银行说无就无,投资者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因为此,正如此前监管部门再三强调的,银行理财产品的新闻披露问题仍是亟待处理的核心。”银率网拆析人士表示。
标题:“银行霸王条款 暗中侵占理财产品超额收益”
地址:http://www.whahsh.net/wmjj/5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