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64字,读完约2分钟

辛苦赚来的钱拿去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本指望实现保值增值,怎料万千家财大大缩水。国内储户宋文洲2008年购买了

辛苦赚来的钱拿去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本指望实现保值增值,怎料万千家财大大缩水。国内储户宋文洲2008年购买了渣打银行总价值约1亿元的银行理财产品,却亏损了5300万元。(5月14日《深圳特区报》)

自从银行理财产品问世以来,一直以稳健的风格得到投资者的青睐。但是经过了2008年下半年的金融危机后,银行理财产品稳赚不赔的神话开始破灭。近年国内多个银行理财产品都陆续爆出了亏损的消息。既有外资行,也不乏老牌国有银行。年,平安银行一款理财产品巨亏33%,外资银行的qdii理财产品更是大半陷入亏损泥潭,以往被誉为“安全的银行理财产品”已经风光不再。

“理财产品不是稳赚不赔的馅饼”

笔者认为,理财产品安全性神话被打破,实际上揭示出两个问题。

其一,任何投资品都没有稳赚不赔的道理,银行理财产品也是一样。投资学常识告诉我们,只要是投资,就会伴随风险。我们不应忘记,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刚刚问世时期,恰好是股票市场从暴跌后走向复苏的阶段,如果当时的投资品种挂钩股票、基金类投资标的,处于上升通道的市场一片歌舞升平的氛围,恰好掩盖了原本应有的投资风险。而随着近年国内股市低迷、欧债危机,银行理财产品投资的残酷性也开始暴露出来,出现投资亏损也就不奇怪了。

“理财产品不是稳赚不赔的馅饼”

其二,银行理财产品的“无风险”也跟某些领域的监管不严有关。银行方面实在是透支了百姓的信任。例如,银行销售理财产品时不同程度存在着回避产品风险、隐瞒实际收益率、夸大预期收益率等问题。银率网的调查显示,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有28.6%的投资者经历过误导现象。因为此,对投资者来讲,理财产品的风险揭示不能够完全寄望于销售一方,自身也应该具备一定的辨别能力。风险与收益对等,永远是投资市场的铁律。 (来源:海南日报)

标题:“理财产品不是稳赚不赔的馅饼”

地址:http://www.whahsh.net/wmjj/8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