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78字,读完约7分钟

“四大统保”的一揽子“大农险”模式,全国首创。由政府独立承担转变为市场为主运作;由灾后被动救济转变为事前主动树立风险保障

“四大统保”的一揽子“大农险”模式,全国首创。由政府独立承担转变为市场为主运作;由灾后被动救济转变为事前主动树立风险保障体系;由政府灾后独家买单转变为政府、农民、保险公司风险共担,天津的探索对于“大城市小农村”或财政实力相对较强的区域具有积极的宣传价值

““四大统保”破解农险难题”

(/h ) )“加入了农业保险,心里扎根了。 无论有多少钱都可以投入! ’冯婷大声对记者说。 冯桂婷是宁河玉祥畜牧业有限企业的领导者之一。 2007年本市进行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以来,她每年给自己的猪、牛投保。 现在,玉祥牧业的母猪1200头、育肥猪3000头、奶牛95头都带有“保险套”。

““四大统保”破解农险难题”

“再也不用害怕2006年那样的灾难了!”冯桂婷感叹。那年12月,一种烈性传染病——蓝耳病在牲畜中流行,眼睁睁看着400多头能繁母猪几天之内全断了气,她却束手无策,只剩下抹眼泪的份儿。“我们当时都想散伙不干了!”转年乡里一说种、养两业都能上保险了,他们毫不迟疑地把所养猪牛一头不落地全给上了险。冯桂婷掰下手指头说,1头能繁母猪保费60元,我们农户只掏12元,其余80%国家帮出,“这是实打实的惠民啊。1头能繁母猪的保额是1000元,相当于它整个养殖价钱的三分之一。假如再遇不测,有了这笔赔付,最基本的养殖价钱能回来,也就有了喘息的机会。”

““四大统保”破解农险难题”

本市是典型的“大城市小农村”。 一直以来,“保险公司赔不起,农民保不住”的困境始终制约着我国农业保险的快速发展。 以本市为例,据人保财险天津分企业统计,该企业从1984年开始农险业务到1995年,赔付率平均达到135.7%,几乎连年亏损,“大干大损、小干小损、亏损”。 他们解体了,靠天吃饭的农民收入本来就不高,金融意识相对淡薄,很多农民运气好,平时不想参保,只愿意遭殃等政府救济。 由于没有保险的底线,农民因灾害而恢复贫困、因灾害而贫困的情况屡见不鲜。

““四大统保”破解农险难题”

2006年,天津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战术,成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基地。破解农险难题,为全国农村尤其是具有“大城市小农村”特征的广大农村保险趟出一条新路,成为天津金融革新的发力点之一。

2007年春天,本市开始探讨合理搭配“三农”相关的具有“普遍性、基础性、政策性”的保险的可能性。 经过市委、市金融办公室、市财政局和天津保监局的深入调查,将政策性“三农”保险事业委托给国有大型商业保险企业,最终形成“四大统一保险”项目。 也就是说,农村种植业、养殖业保险和农民家庭财产、农民住房保险四种保险全部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实现“三农”风险的全面覆盖,是金融界津津乐道的政策性政策——“政府可以补贴,农民可以负担,企业可以负担,

““四大统保”破解农险难题”

2007年8月,本市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正式启动。

在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天津模式下,保险费遵循“市、区、县财政补助,农民适当负担”的大致分配比例。 其中,种养两业的保险费由市、区、县财政共同负担80%,农民自掏腰包20%; 农房、农财险为本市财政负担30%,农民自掏腰包支付70%。 各涉农区县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调整。

““四大统保”破解农险难题”

在宁河、宝坻、静海等区县采访时,记者了解到,不仅牧业大户冯桂婷,绝大多数农民对“国家补助、农户投保”的保费分配比例表示接受乃至心怀感激。相对棘手的保费问题算是迎刃而解了。

(/h ) ) )具体如何在七里八乡千户落户,如何保证行动力,显然是更琐碎、更考验智慧的事件。 本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宣传过程中,探索了“中心辐射、村级扩张”的组织结构,构建了担保、保险理赔面对面的三级保险服务互联网。 在12个涉农区县设有12个直销中心和12个保险理赔支部,在中心乡镇建设100个保险营销服务部,通常在乡镇和行政村设有137个三农保险服务站(职工由专业的保险企业职工和各乡镇村协同保险人员组成。 协保人员是整个服务互联网中最活跃敏感的神经末梢,由于生活在农民中,本身就是农民,由于他们的出现,与农业保险有关的老大难问题——调查、定损、赔偿新闻收集困难——不复存在。

““四大统保”破解农险难题”

在宝坻区新安镇,当农办主任赵占峰告诉记者,通过他的组织推广,全镇46个村7700多农户所有上了种植业农险,3000多农户上了房屋、财产险时,记者不禁好奇——不善言谈的他是如何做到的呢?赵占峰说,他和他的亲戚朋友是第一拨上保险的,“1亩地我们农民只交3块6,一旦出险可得300元赔付;农房险交15块钱能保3万元,家财险交5元可保1万元,这么合适为啥不上呢!”在吃透了政策性农险的条文之后,他就给下面46个村的会计们讲,会计们再跟各自村的乡亲们念叨,相关情况在村委会公告栏、推广栏上公示,让大家“保得清楚,赔得明白”,普及从业就这样慢慢地展开了。

““四大统保”破解农险难题”

在津美蔬菜栽培合作社温暖的大棚里,静海县大邱庄的张延林对记者说,在农业大灾害的年份里获得了大丰收,这是以前无法想象的! 经营公司的他知道保险的重要性,在他的倡导下,他们村的300座塑料大棚每年都上保险,去年夏天遭遇了30年一遇的洪灾,100座塑料大棚倒塌。 “如果没有加入保险,我们一定会抱头痛哭的吧。 幸好有保险,600万元的赔偿金马上就要到账了。 那是什么感觉! "。

““四大统保”破解农险难题”

在宁河,玉祥牧业的冯桂婷憨笑着告诉记者,自打系上了“保险绳”,这几年牧场的养殖规模越来越大了。而且,据她了解,病死猪牛流入市场的情况也因为此大大减少,“如果不上保险,猪牛死了也就死了,一个子儿也回不来了——农民辛辛苦苦饲养的,谁能不心疼,于是就免不了有人偷偷地把病死猪牛弄到市场上去卖,寻思着多少能收回一些儿血汗钱吧。而如果上了保险,1头育肥猪一旦死了可获700元赔付,1头牛如果死了可获5000元赔付。有了这笔赔付,谁还去做哪些让自己良心不安的事呢!”

““四大统保”破解农险难题”

截至年底,天津市政策性农业保险累计为96万农户提供种植养殖风险保障,担保农作物面积601万亩,母猪增加56.18万头,奶牛增加13.1万头; 为14.1万农户提供了农房、农财风险保障; 为137万农民提供了人身事故的危险保障。 累计领取保险费2亿5800万元,为市农村提供306亿7000万元的风险保障,赔偿金超过1亿5900万元。

““四大统保”破解农险难题”

中国社科院农村快速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杜晓山接受采访时指出,天津对政策性农险的探索,与中央精神完全一致。“四大统保”的一揽子“大农险”模式,全国首创。由政府独立承担转变为市场为主运作;由灾后被动救济转变为事前主动树立风险保障体系;由政府灾后独家买单转变为政府、农民、保险公司风险共担,天津的探索对于“大城市小农村”或财政实力相对较强的区域具有积极的宣传价值,也为全国农村农业保险的开展提供了难能可贵的思路。

““四大统保”破解农险难题”

年10月,天津市政府发表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政策性农业农村保险事业的意见》。 这个人保财险天津分企业上下挂的“120号文件”,首次以政府文件的形式正式确定了本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四大统筹保险”全面覆盖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四大统保”破解农险难题”

“这是本市政策性农险5年探索和实践的结晶!”人保财险天津分企业副总经理王敬和他的同事一提起“120号文件”,就难抑激动之情。他说,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政策性农险,5年来,对于人保财险天津分企业的探索给予了充分的支持,“有了这份文件,政策性农险的普及就上了快车道!”

标题:““四大统保”破解农险难题”

地址:http://www.whahsh.net/wmjj/8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