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61字,读完约4分钟
称“股市有消息月增值达六成”自夸年息8%却不提“40年才返本”当心“短期高回报理财”背后有陷阱最近的“钱荒”风波,让一点
称“股市有消息月增值达六成”
一边夸耀年息8%,一边不说“40年后恢复原状”
当心“短期高回报理财”背后有陷阱
由于最近的“缺钱”骚动,银行非常渴望资金。 因此,“年化收益率”超过以前的理财产品的上市层出不穷。 但是,有以“短期高回报”、“低投资高收益”等招牌为魅力的诱饵,骗取金钱的缺德业者。 业界人士认为,如果遇到有人推销“高回报”的类型的财富科技商品,要提高警惕,提醒市民要确认情况,小心购买,不要因为一时的心动而轻易把钱交给销售者。
保险业务员虚构理财产品诈骗8人
保险业务员董某利用身份创造高收益率,制造寄送财物的短期财物科技商品,诈骗了许多顾客的钱。 日前,宝山区检察院提起公诉时,法院以诈骗罪判处董某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罚款1万元。
今年1月10日,家住宝山的丁女士至宝山公安分局报案,称被某保险企业的业务员董某诈骗。原来,年6月5日,董某联系了曾向其购买保险的丁女士,表示企业有一款新推出的短期投资理财产品,回报非常高,并可加送金条。丁女士听后颇为心动,便交给董某20000元用于购买该理财产品。没过几天,董某还交给丁女士一个5克的黄金锁片作为赠品以及理财产品的发票。见到发票及实物回报,丁女士更深信不疑。
半年后,小丁收到邮件,说:“尊敬的客户,你的短信2万4百元过期了。 企业将在5个工作日内进入你的安全账户”,并落款给董某。 但是等了将近半个月,小丁还是没收到钱。 直到今年1月10日,她咨询了保险公司,得知董某是该企业的业务员,但企业长期无法与该人取得联系,企业也没有上述短期投资产品,邮件也没有从企业收到。
公安机关接报后开展侦查,发现除丁女士外,还有7名被害人也被董某以类似方法骗取了钱财。
“资产管理软件包升级”欺骗了市民50万元
近年来,虚构理财产品、保险产品等诈骗钱财的案件为数不少。
浦东新区发生了以所谓“在内幕消息的黑匣子中操纵股票”为诱人饵料骗取钱财的事件。 姚先生打着“国泰君安”的旗号自建网站,发邮件推销虚构的财富科技商品,内部信息操纵股票,一个月增加60%的附加值。 孙先生在邮件注册网站上购买了数万元的理财产品,还支付了2万元的“保密押金”。 不到几天,账户内还是收到了返还的保密押金和“股权收益”1600多元。 此后,骗子以升级套餐为名,不断要求孙先生增加投资额,孙先生陆续向对方账号转账50万元,但再也没有得到任何利益。
还有一起案件中,七旬老人在银行门口遇到设摊的“保险企业职员”。他们对老人推广一种带“储蓄性质”的产品,利息高达8%。老人听到“储蓄”两字,以为是银行的一项业务,便签字购买,当场交了10万元。可家人拿到正式合同仔细研究后才发现,这笔钱竟然要存40年才能全额收回本息。此类夸大收益、带有“骗保”性质的事情,大多在老年人身上“下套”。
维权不容易,所以客户必须勒紧自己的钱包
“客户想要维权并非易事。”据律师介绍,类似事情举证非常困难,往往难寻骗子踪迹。并且,客户已经落笔签字,合同比较有效,因为此要通过司法途径解除合同,难度很大。
对此,业内人士警告说,遇到各种金融产品销售时,客户不能随便签几千人。 特别是在购买金融商品之前,请注意不要让孩子轻松地通过网上银行汇款,特别是向私人账户汇款。
对于正规的保险产品来讲,顾客都能在10天“犹豫期”内退掉,不使损失。一旦发生投保后退保困难的情况,顾客可以向银监局投诉,但须提供书面文案证明、保单复印件等资料。即使可以退保,顾客也会承担关联退保费用,合同生效时间越长,本金损失就会越大。
检察官也建议保险企业进一步改进制度,加强对人员、关联文书票证的监管,有力保障顾客的资金安全。
标题:“短期高回报理财有陷阱:自夸年息8%不提40年才返本”
地址:http://www.whahsh.net/wmjj/6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