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782字,读完约22分钟

"它难以看透, 就像空气" "它令人焦虑, 就像呼吸"雾霾时代,模糊一团又让人担惊受怕的岂止是空气。很多东西都仿佛藏在混

"它难以看透, 就像空气" "它令人焦虑, 就像呼吸"

(/h ) )雾霾时代,朦胧而可怕的不仅仅是)/(/k0/)气体。 看起来很多东西都隐藏在混沌中,难以看透,禁忌很深,突显出我们的无力感。 比如股市,比如手机话费套餐……比如理财。

这是一个单单靠储蓄无法完成财富凝聚的时代,因而也是一个理财普及的时代。对财富缩水的担忧,让国人深刻认知到理财的重要性,国人理财意识正迅速普及,国内理财市场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成长。

但是,这种增长是不平衡的。 目前,银行理财仍然是理财市场的绝对主力。 截至3月底,国内银行理财商品发行量达23万元,余额6.7万亿元,占银行存款的比重上升到7.4%——在漂亮的数字之下,却隐藏着无奈的现实。 许多投资者选择银行理财,实际上没有投资渠道,也没有选择后的选择,在银行理财繁华的情况下,国民理财渠道单一冷清。 投资者选择银行理财,看起来是“选择”的。

“银行理财 也是一种雾霭 实例解读四大陷阱”

而更让人感到无力的是,在“被选择” 的并且,很多投资者感觉到:银行理财,并非看上去那样价钱公道、童叟无欺,其中猫腻很多,理财不透明、产品看不擅长、风险难把控。对此,投资者能做的不多,有点敢怒不敢言,敢言无人理。

“银行理财 也是一种雾霭 实例解读四大陷阱”

因此,就像今天的呼吸有时会“感受到灰尘的味道”一样,银行理财产品也像是不安的“雾霾”。 对于很多资产管理者来说,像空这样模糊难以理解,像pm2.5一样令人担心。 “面对雾霾”不仅仅是投资者们的主观,它描绘了银行理财产品现状中的各种既成事实。

“银行理财 也是一种雾霭 实例解读四大陷阱”

看不擅长

银行理财问号众多,公众不满

在顾客的心目中,银行理财产品应该是经过精密设计,是风险与收益完美结合的化身,像银行豪华大气的办公楼一样,稳当得很。理财经理应该是能够为他们处理一切问题的专家,股市、汇市、期市的最新走势和新发理财产品的各种特点应尽在其掌握之中。

“银行理财 也是一种雾霭 实例解读四大陷阱”

但是,现实往往难以令人满意,银行理财产品大亏频出,投资者血本无归。 资产管理经理将买不买的评估问题排列在一边,或者让云上的我们在不同的投资产品之间做出必须选择的问题。 当我们真的有理财烦恼和混乱的时候,理财经理一问三不知。

“银行理财 也是一种雾霭 实例解读四大陷阱”

不满之一:部分理财产品亏损太离谱

这几年,渣打银行的理财产品多次被投诉,有些产品甚至出现了9成以上的大亏损。 投诉频发,而且写着“大亏”、“重伤”等文字,“100多年的老字号信誉度高”的渣打银行的理财能力受到质疑。 成都投资者朱先生连续购买渣打银行的两种财富科技商品,累计投入500万元人民币,回购时只剩下270多万元,半年多亏损223万元。

“银行理财 也是一种雾霭 实例解读四大陷阱”

招商银行(600036)7款2007—2008年集中出海的qdii理财产品中,营运五年来仍有5款理财产品处于亏损状态,其中“招银商品指数投资组合”亏损最多,浮亏34.1%,首要投资商品类基金、债券类基金、货币市场基金等金融资产。去年农历春节前夕,有部分投资者在招商银行某网点门前“控诉”招商银行是骗子,其中一女子称买20万理财产品到期只拿到13万,亏损达35%。

“银行理财 也是一种雾霭 实例解读四大陷阱”

不满之二:无法说明收益是如何联系的

理财产品越做越多而杂,越做越玄乎,金价走高银行扎堆发行挂钩黄金的理财产品,能源涨价银行又推出挂钩能源的理财产品。然而打算购买理财产品的客户却越来越看不擅长,所谓的“挂钩”到底如何个挂法?

根据最近投资者记者的调查,一家外资银行最近发布了面向市场结合原油的结构性财富技术商品,但与该行原有的财富技术商品不同,此次财富技术商品的潜在收益率栏并未给出确定的数字,有一系列众多复杂的公式。 所列的两个公式中,一个是“参与率”的概念和原油的初始价格、最终价格等概念相互勾结。 这意味着投资者要知道潜在收益率是什么样的,就必须了解银行所谓的“参与率”和复杂数学符号背后的含义。

“银行理财 也是一种雾霭 实例解读四大陷阱”

记者就本款理财产品的收益究竟与何挂钩咨询该行理财经理陈小姐,却没有得到确切答复,让人大失所望。可是,如果不晓得这个参与率,又如何知道你们这款一年期产品的潜在回报率?不晓得潜在回报率,如何做投资决策呢?在记者坚持一再下,陈小姐在咨询发行部门后答复记者,原来这个所谓的“参与率”是银行的产品设计人员在向供应方购买此产品时定下的一个参数——60%。至于这个“参与率”与60%之间的关系,理财经理陈小姐又说不出了。

“银行理财 也是一种雾霭 实例解读四大陷阱”

不满其三:理财经理只卖产品不理财

记者走访多个银行的理财专柜发现,理财经理并不能给出真正的理财建议,而只是在现有的产品序列中做排列组合,为用户做出一个最佳“购买”方案。目前来看,理财经理更像是销售经理。

曾一度被指控为潜在收益率问题的财务经理们现在必须说出“投资风险”。 关于财富技术商品本身,以及投资某财富技术商品的优点和缺点,很少有人能证明是白色的。 “你认为这个产品值得投资吗? ”许多财务经理在被投资者问到最需要回答的这个问题和最直接的购买理由时,总是开车兜风,尽量再次介绍产品。 关于投资价值,必须由顾客自己进行评价。

“银行理财 也是一种雾霭 实例解读四大陷阱”

这是一个看上去相当讽刺的现象:大多数人无法从银行那里得到“为什么要买这款产品”的答案,但最终仍然不得不选择它们。 “银行能卖出收益较低的产品,靠的还是中国老百姓对银行的信任多过其他渠道。”工商银行理财经理向先生如是坦言。

“银行理财 也是一种雾霭 实例解读四大陷阱”

(/h )不满之四)财务管理者不知道自己在卖什么

“卖指定产品,才会有佣金提成,加上各个月都有既定的销售指标,这些是理财经理的动力所在。”在银行从业多年的向先生低调地向记者表示,其实大多数的银行理财经理并不擅长得理财产品本身。 “理财的销售很讲究策略,什么样的产品适合什么样的人。3%一年的产品照样有储户会买。”理财经理卖得稀里糊涂,投资者买得也稀里糊涂。

“银行理财 也是一种雾霭 实例解读四大陷阱”

表示,中国系银行销售的财富科技商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购买信托获得的,但对于产品本身的设计和详细情况,银行的财务经理无法知晓,只能看到收益来源投资于哪个项目。 在外资银行,相继推出新的价格挂钩类财富科技商品本身就非常多和复杂,所以理财经理并不一定真正知道他们到底在卖什么。

“银行理财 也是一种雾霭 实例解读四大陷阱”

对理财经理失望,记者转而试着求助于银行客服电话。遗憾的是,除产品的认购期、最低投资本金获得完善解答外一无所获。电话那端的银行电话工作人员甚至不愿意深谈下去,只是建议记者直接向开户行的理财经理咨询——于是,皮球又被踢了回来。

“银行理财 也是一种雾霭 实例解读四大陷阱”

无法防止

推广多陷阱 入手要小心

“行长推荐避险之王”、“10万元到年收益达25%”、“懒人理财不是百万富翁的梦想”、“本金安全,收益稳定”、“随时赎,随时花” 很多投资者会认为,反正钱都存在银行里了,还是存在银行里比较好吧。 本来,即使获得这么高的收益,谁也不会动心。 有人的银行还是那家银行,钱放在银行不同的篮子里,结果可能相距甚远。

“银行理财 也是一种雾霭 实例解读四大陷阱”

不少网民向《投资客》反映过他们买理财产品却大呼上当的经历,要求揭露银行理财产品黑幕。前几日,某中学老师袁女士电话向本刊控诉,大呼某股份制商业银行虚假推广,给她安了“笼子”, 6个月时间,投入,20万元亏了近6万。在记者对类似的投诉与范例进行收集和整理后发现,银行理财产品及其推广,存在着典型和常见的四大陷阱,关注和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广大投资者群体,对此应有警惕心理,观察谨慎辨别和购买。

“银行理财 也是一种雾霭 实例解读四大陷阱”

(/h ) )陷阱之一)狐假虎威的预期收益将代替实际收益

在某银行八宝街支行,银行销售人员听说记者想购买些保本型理财产品,便介绍说:“保本的理财产品都收益较低,不如买点浮动收益型产品,既没风险赚得也多。” 事实上,她所说的浮动型其实是“不保本型”,即有可能收益很高,也有可能亏本——但这一些,销售人员并未主动告知。

“银行理财 也是一种雾霭 实例解读四大陷阱”

一般投资者,特别是中老年人在购买银行理财时,经常被“浮动收益”、“年化收益率”等专业术语所迷惑。 据调查,目前大部分银行推荐非保本型理财产品。 如果顾客没有特别咨询,资产管理经理不会出示保本型产品的推进书。 多家银行竞相推出收益率“诱人”的理财产品,据统计,数千个理财产品中,近100个个体理财产品未达到最高期望收益率,其中结构性产品最多,占71.88%。

“银行理财 也是一种雾霭 实例解读四大陷阱”

专家支招: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时不要被预期收益率和销售人员的介绍所迷惑,尤其是一点银行发行的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的信贷理财产品,投资者一定要了解产品的风险类型和风险等级,弄清银行承诺的收益率是否能够实现。俗话说得好:“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与其搞不清风险轻率入手,投资者不如选择能实实在在使自己获得收益的投资品。

“银行理财 也是一种雾霭 实例解读四大陷阱”

(/h ) )陷阱其二)挂羊头卖狗肉,会误导三成顾客

刚退休的李女士到银行取出已到期的20万元定存,银行理财柜台的经理向她推荐了一款三年期“理财产品”,说是比定存划算得多。半年后,李女士急需用钱,希望将钱尽快退回,却被告知自己当时购买的是保险(放心保)产品,如果当年退保,只能拿到30%至40%左右的本金。

“银行理财 也是一种雾霭 实例解读四大陷阱”

根据银行利率网日前发布的报告,在银行的财富技术商品销售方面,约有3成的投资者有过误解的经历。 在银行误导现象中,保险作为银行理财销售产品排名第一,比重达到29.56%。 其次是基金,比重达到20.13%。 证券公司的集合理财和集合信托产品作为银行理财销售产品排名第三,均占8.18%。

“银行理财 也是一种雾霭 实例解读四大陷阱”

“由于长时间理财产品稀缺,银行销售人员利用投资者的长时间投资诉求,将银保产品描述成为长时间理财产品,进而形成误导销售。”理财经理向先生向记者道破内情。银行选择保险当替身,也是因为银保产品与理财产品存在相似之处,如分红型保险预期收益与理财产品预期收益有一定的相似性,银行销售人员往往利用这些相似特点,在产品的描述上对顾客进行误导。而在现实中,不少投资者到银行购买理财产品时,不仔细查看产品结构和具体证明的并不在少数,往往被银行销售人员成功忽悠。

“银行理财 也是一种雾霭 实例解读四大陷阱”

专家支持:投资者必须仔细阅读购买产品的书。

保险类理财产品与定存、理财产品有本质区别,它首要着重的是保障性,而非收益性,这一些也可以解释为何保险产品在退保时,本金受损较大。

陷阱其三:强加“霸王条款”赚取超额管理费

销售手续费0.2%左右,托管费0.05%左右,这是领域内很常见的理财产品收钱方法,但是很多投资者并不知道,这可能远远不是银行收钱的所有——越来越多的手续费被银行以管理费的名义拿走。

银行理财商品证书中多有“实际投资收益扣除其他各项费用超过预期封闭收益的,超额部分作为银行投资管理费用,未能超过封闭收益的,不征收投资管理费”的条款。 仔细推敲就会发现,无论产生多少负收益,浮动收益的产品都必须由投资者自己承担。如果产生超额收益,则归银行所有,用于投资的所有资金都来自投资者,与银行无关。 银行强加了这个条款,可以说是机构算尽了,受益匪浅。

“银行理财 也是一种雾霭 实例解读四大陷阱”

这种看起来不一定能收到的管理费,在多数情况下并未引发投资者观察。记者电话咨询某股份制银行理财经理,该理财经理表示,不太可能出现这种实际收益高于预期收益率的情况。也正是受类似观点误导,投资者对于银行的“霸王条款”多数情况下并未表示太多厌恶。

“银行理财 也是一种雾霭 实例解读四大陷阱”

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 记者在成都银行官网随机发布最近阶段财富科技商品兑付公告时发现,许多产品的实际收益率远远超过或超过预期最高收益率。 “实际上,大量的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率超过了预期,但银行不会轻易告诉顾客。 ”某银行领域的相关人士对记者说:“这个管理费大多是隐藏着的。”

“银行理财 也是一种雾霭 实例解读四大陷阱”

专家支招:银行利用这种“霸王条款”,不但赚取了手续费,并且还赚取了超额利润,对于这种“没收”投资者超额收益的理财产品,我们呼吁监管部门加强规范和整理,维护投资者权益。除此外,投资者目前只能采取要么不买,要么忍气吞声的策略。

“银行理财 也是一种雾霭 实例解读四大陷阱”

陷阱之四:延长募集时间,收益率缩小

买到一款到期收益率高达4.5%的1个月期银行理财产品,应该是一件让顾客很开心的事件。但很多顾客可能并未观察到,因 “时差”原因,这4.5%的收益率可能是“注水”了的,而长短不一的“资金募集期”和 “清算期”则是收益率注水的元凶。

“银行理财 也是一种雾霭 实例解读四大陷阱”

以成都银行“锦程利润(-19日)”45天的人民币财富科技商品为例。 根据官网的兑换公告,该产品的到期年化收益率为4.7%。 从比较可以看出,4.7%的收益率在同类产品中比较高,是相当高质量的财富科技商品。 但是,实际上,考虑到该产品从去年9月11日到9月17日的募集期间,由于“抢名额”,顾客有可能在9月11日向银行转账。 “这个产品的顾客预约是要抓住框框的。 也就是说,先到先得。 预约晚了的话有可能买不到。 ’一位财务负责人对记者说。

“银行理财 也是一种雾霭 实例解读四大陷阱”

假设募集期存放在银行的资金不计息,投资者在9月11日就开始打款认购“锦程盈利(-19号)”,45天期的产品实际上变成52天期产品。通过该产品证明书中收益计算方法重新计算之后,产品的实际年化收益率为3.8%,比兑付公告中的年化收益率 “缩水”了0.7个百分点,顾客的实际收益率遭到“摊薄”。

“银行理财 也是一种雾霭 实例解读四大陷阱”

另外,记者了解到,产品期满后,返还本金收益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通常,该产品的清算期为2~7天,通常会在合同中注明。 在此期间,投资者一般无法盈利。 也就是说,实际利润在上述基础上更加“薄”。

专家支招: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一是要关注募集期和清算期长短,在预期收益风险同等条件下,募集期和清算期短的理财产品更实惠。二是要关注募集期内资金有无利息和怎么计息,将此作为选择理财产品的参考因素。三是对于募集期内无利息或低利息的理财产品,可实时关注认购余额,尽可能推迟认购时间。

“银行理财 也是一种雾霭 实例解读四大陷阱”

不会受伤

他们不是亏,而是巨亏

在选择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中,“买理财产品比买股票风险小吧? 有”的心情。 ——从客观的评价来看,这样的想法是有道理的,但必须理解的是,并不一定是这样的。 从下面的例子可以看出,银行理财的风险有可能超过你的承受能力。

“银行理财 也是一种雾霭 实例解读四大陷阱”

范例一:大放卫星投10万亏50%

一位名叫张宇(化名)的投资者表示,2007年,他通过渣打购买了10万元美林,聚焦亚洲qdii200710财富科技商品,没想到在年12月13日到期时,账面损失约达50%

张宇称,当时他是去渣打银行咨询保本型理财产品,一名理财经理对他表示,保本型理财产品收益差,购买意义不大,极力向他推荐购买这款5年期理财产品。“这款预期收益可达 40%,市场行情好可以做多,不好可以做空。做多可以赚钱,做空也可以赚钱,基本没什么风险。”而对于风险测试,顾客经理表示只是银行内部走个流程,只管签字,别的会帮忙办理。

“银行理财 也是一种雾霭 实例解读四大陷阱”

买下这个理财产品后,张宇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查一下产品的净价。 有一天,他发现产品出现了很大的损失,向顾客管理者咨询是否进行亏本回购时,这位顾客管理者建议他继续持有。 没想到越持有越亏损,到期,赤字过半。 张宇向银行要求产品存续期间采用的投资策略详细数据后发现,在2007-2008年股价指数暴跌的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在扩大杠杆率,导致产品出现了不符合市场情况的巨额亏损。

“银行理财 也是一种雾霭 实例解读四大陷阱”

张宇告诉记者,2007年购买产品时顾客经理没有作风险预警,产品运作期间发现亏损时,顾客经理还是建议其继续持有,最后亏损成定局,找顾客经理却早换人了。“与该产品投资领导信息表达时,对方承认产品赖以生存的风险指标参数存在问题,导致产品投资趋势与市场存在巨大背离,导致巨亏。而当时银行在售卖这款产品时,销售经理却只是对我极力强调其控制风险的作用。”说起这事,张宇一肚子气。

“银行理财 也是一种雾霭 实例解读四大陷阱”

评论:并不是所有的理财产品都能达到约定的收益率。 据普益富数据统计,全年到期的人民币理财产品为28239项,平均到期年息收益率约为4.1%,到期收益率跑赢cpi的为19315项。 “风险与回报成正比”,投资者永远不要忘记这项投资的铁则。

“银行理财 也是一种雾霭 实例解读四大陷阱”

范例二:插圈弄套 外资银行理财产品涉嫌欺诈

袁在2007年看到东亚银行在某报纸上刊登的“利财通1”广告,广告文案紧随“港股直通车”。 事实上,“港股直通车”完全没有得到批准。 出于对外资银行理财能力的信任,在银行不出示合同重要部分、能体现高风险非保险本的《条款与章则》前,袁先生购买了1万美元,但运营3年后,只剩下4800多美元。 她去东亚银行谈判时发现,其委托理财合同只有一份原件,包括委托书、符合度判断表、条款和章全部存放在银行,存在严重不平等的重大合同漏洞。

“银行理财 也是一种雾霭 实例解读四大陷阱”

让袁小姐气愤的是,东亚银行编造了顾客的判断表,但不符合银监会的强制性要求,于是又一次涂改并伪造了新的判断记录,将风险“中”改为“高”,投资期限 “1~3年”改为“3年以上”。

评论:对银行来说,绑定股票的理财商品绝对风险很高,销售者在销售中不仅不提示风险,反而口头承诺担保,误导了投资者。 但是,与以往单纯的操作不良给顾客带来巨大损失的事件不同,随意篡改顾客资料、提高风险水平的方法对银行方面来说确实有道理。

“银行理财 也是一种雾霭 实例解读四大陷阱”

范例三:平安银行(000001)180万元“理财”,亏掉179万

年4月,青岛平安银行南京路支行的vip客户公主在财务经理薛莹的推荐下,购买了“聚金宝”的理财产品。 王先生表示,薛莹当时表示“推荐收益高于任何产品的产品”,承诺每年10%的收益,即使出现损失,也保证每年支付5%以上的收益。 随后,王先生与薛銑签署《委托理财合同》,与银行签署《深圳快速发展银行有限企业贵金属交易接收代理协议书》,随后180万元由薛銑管理。

“银行理财 也是一种雾霭 实例解读四大陷阱”

“刚开始收益挺不错的。”王女士表示,头几个月盈利96.6万元,她也按照《委托理财合同》,将约定的分成划到薛莹指定的个体账户上。然而好运没有持续多久, 9月份王女士查看黄金交易账户时,发现账户中只剩下了1万余元,亏了179万元。操作过程中,一家所谓的银行合作伙伴——北京恒紫金投资顾问有限责任企业也浮出水面。王女士说,她给薛莹的71.28万元的分成,汇给了一个叫“别志平”的户头,而别志平,正是恒紫金的总经理。

“银行理财 也是一种雾霭 实例解读四大陷阱”

点评:王先生的代理律师认为,所谓的“委托理财合同”首先是不合法的。 《委托理财合同》体现了薛翑、恒紫金与客户之间的操作关系,也体现了双方的侵权关系,以个人保本、保收益的方式吸引客户从事黄金的t+d交易。 这是金交所章程和规章明确禁止的银行和工作人员的行为。

“银行理财 也是一种雾霭 实例解读四大陷阱”

范例四:竹篮打水 黄金t+d被银行强行平仓

年,国际黄金价格大幅上涨,国内投资者热情高涨。 各银行纷纷开始黄金t+d业务。 但是,由于上海证券交易所黄金延期品种价格剧烈波动,一天,国际黄金价格从开盘的271.90元上涨到289.32元,发生了银行交易系统导致保证金不足的客户自动平仓。 这个“强平”的事情,给很多投资者造成了很大的损失,银行方面归咎于“国际现货黄金价格迅速上涨”,这个方法引起了投资者的不满。

“银行理财 也是一种雾霭 实例解读四大陷阱”

点评:不承认自身系统的漏洞,反而怪罪于顾客,充分显示出顾客在金融交易中处于弱势。而国际金价屡革新高,投资者对黄金投资情有独钟,依然在寻找各种机会规避通胀风险。

靠不住

银行理财是庞氏骗局?至少缺信任

目前,大银行基本上每天都在发行自主理财产品,产品的有效期也经常有。 就像公共汽车一样,中途不断有乘客上车下车,车内留住的乘客就是银行的“资金池”。 银行开发的资金池理财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参照基金的运营模式,通过滚动发行期短的理财产品筹集资金,向期限长的资产投资。 对于这种银行理财产品,目前业界存在着完全不同的看法。 一些专家将其直接定义为“欺诈”,另一些则理解为风险来自不规范的监管。 总之,目前的银行理财商品明显缺乏正面的典型和成熟的运营和监管机制。 这是因为不容易给予无条件的信任。 即使在业界的认识中也是如此。

“银行理财 也是一种雾霭 实例解读四大陷阱”

中国证监会主席肖钢:资金池就是庞氏骗局

年10月12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肖钢在《中国日报》上就“影子银行”问题写了一篇论文,指出银领域的财富管理(以财科技商品为主)包含很大的风险,特别是对于“资金池”运营的产品,银行 他的看法代表了业界的典型看法。

“银行理财 也是一种雾霭 实例解读四大陷阱”

肖钢指出,影子银行大致可以描述为一个涉及实体的信用中介系统,且其活动超出常规银行系统。在发达国家,最大的影子银行玩家一般是对冲基金、风险投资以及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而在中国,“影子银行”一般表现为理财产品、地下金融和表外借贷的形式。

“银行理财 也是一种雾霭 实例解读四大陷阱”

在过去的五年里,银行的财富科技商品从仅仅数百种迅速增加到了近2万种。 “中国影子银行部门已经成为未来几年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潜在来源。 特别令人担心的是财富技术商品的质量和透明度。 ”

肖钢称,大多数的理财产品期限不足一年,有些仅为数周甚至数天。因为此,在某些情况下,短期融资被投入长时间项目。一旦面临资金周转的问题,一个简单做法就是通过新发行的理财产品来偿还到期产品。当资金链断裂,这种击鼓传花就没法继续下去。不过,投资者总是相信这些正规银行不会倒闭,总是可以取回他们的钱。

“银行理财 也是一种雾霭 实例解读四大陷阱”

中央财经大学郭田勇:金融业的核心是期限错配

“银行理财产品资金池模式只是在监管上不规范,以至于市场上普遍认为这是“庞氏骗局”。中央财经大学的郭田勇教授对“银行理财庞氏骗局论”并不赞同,他的观点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认为,如果银行理财是 “庞氏骗局”,那么整个银领域务都是“庞氏骗局”,因为就连存款投向也不是很清楚,银领域务的核心就是期限错配。近期银监会出台《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将监管要点指向银行理财产品在非标准化债权资产行业的投资行为,监管的方向是正确的,但预计监管层对资金池模式不会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因为银行理财产品是否会出问题,不在于期限错配,而是取决于投向的标的资产的质量。

“银行理财 也是一种雾霭 实例解读四大陷阱”

郭田勇还指出,今后银行理财产品运作上要点还是要把关标的资产,以往其投向还是比较稳健的,即使是普遍存在的资金池模式,整体上也是投向信托、债权等低风险的资产,银行只要继续一再这种低风险、稳健型的投资风格,包括资金池方法操作的银行理财产品都不会出系统性风险。

标题:“银行理财 也是一种雾霭 实例解读四大陷阱”

地址:http://www.whahsh.net/wmjj/6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