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70字,读完约5分钟
7月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确定提出要“严密防范金融风险”,其中,关于理财
7月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确定提出要“严密防范金融风险”,其中,关于理财业务,“金融国十条”要求按照理财与信贷业务分离、产品与项目逐一对应、单独建账管理、新闻公开透明的大体上,以此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加强行为监管,严格风险管控。
资产管理的规模和过时的增加
回顾上半年金融市场,6月份资金市场异常波动成为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事情。随后,银行理财产品在半年末时出现了收益暴增的现象。每到存贷比监管审查时点,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激增已成为“常态”。虽然,此次收益激增受多重因素影响,但6月份资金市场异常波动无疑是重要影响因素。银行理财脱离“代客理财”本质,成为“坏孩子”的现实也更加清晰。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银领域金融机构理财资金余额达到7.1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6.3%。 另外,据第三方机构统计,截至今年二季度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到9.85万亿元,是我国财富管理市场仅次于信托业的第二大理财领域。
对国内广大投资者来说,银行理财市场为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投资渠道,使投资者在“无风险”的银行存款与“高风险”的股票投资之间寻找到了一个“风险与收益程度适中”的固定收益理财市场。巨大的市场诉求推动着银行理财市场的迅猛快速发展,反过来又为我国银领域带来了新的快速发展机遇,商业银行在理财行业大展拳脚,各类理财产品、产品运作模式革新频出。但与此并且,在银行理财市场革新生长的背后,近年来理财产品中风险事情的频频发生,也为整个银行理财领域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
理财风险频发,常常引起社会的关注。 从前几天外资银行理财商品“大亏”事件,到最近多家银行代销的第三方理财商品过期不能换钱,银行理财美誉度影响很大。 纵观银行理财十年的快速发展历史,规模爆炸性增长,另外,银行理财风险也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和重视。
理财全流程“迷雾重重”
从2003年至今,银行理财已经走过了十年,在此期间,理财商品种类极为丰富,普通投资者对银行理财的认识程度也逐年提高。 但是,对财富科技商品透明度不高的评价,几乎与银行理财十年的快速发展过程相勾结。
在理财销售产品环节中,存在理财销售产品合规风险。部分银行在理财销售产品中未向顾客充分揭示风险,在理财产品投资范围、投资比例、收益率测算等重要新闻的披露上过于笼统,为投资者分辨风险埋下了巨大隐患。虽然,包括银领域协会在内的各方机构曾经推出顾客风险分级等一系列制度措施,但在具体操作中,一线销售人员执行度较低的现象依然比较严重。而在近年来发生的多次理财产品兑付风险事情中,这也成为投资者与银行责任划分困难的重要原因。
那么,为了让投资者更放心,更明确责任,银行为什么不提高财富科技商品的透明度呢? 一个重要因素给银行带来了苦难。 也就是说,资金池的运营方式在银行理财中普遍存在。
目前,多数银行采取滚动发售、集合运作、分离定价的总行资产池模式运作理财资金,发行不同期限、不同类型理财产品来对接“池内”资产,使得多家理财产品并且对应多笔资产。在这样的情况下,银行想公布单一理财产品的情况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资产池运营理财的较大风险也体现在,一旦市场风险偏好逆转,投资者巨额回购和银行发行新的理财商品将变得困难,流动性风险不容忽视。
“监管套利”成理财重要功能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银行领域的资本约束不断加强,另外,其信贷规模也受到更严格的管制,但银行的利润压力依然存在,许多银行的信贷资产“表露”冲动强烈。
怎样把“表内”的信贷资源转到“表外”?信托、证券、基金和保险等金融同业成为了银行的“通道”,银行理财资金借此对接到了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两高一剩”等限制性行业的公司。其中,前些年被监管叫停的“银信合作”业务便是最明显的例证。
不可否认,银行与同业之间的正常合作有利于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快速发展,但非银行金融机构作为银行的“通道”只赚一小笔费用,这样的“合作”并不利于非银行机构自身理财能力的提高,对整个金融监管环境有重大意义。
在“银信合作”被叫停之后,“通道类”业务并没有绝迹。年8月份,证监会下发《关于就修订〈证券企业顾客资产管理业务试行办法〉及配套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的通知》,意在放宽对证券企业资产管理业务的限制,证券企业资产管理业务规模迅速增长。中证协统计数据显示,年上半年末,证券企业资产管理业务规模为0.48万亿元,截至年6月30日,证券企业受托管理资金本金总额已达3.42万亿元。中国证券业协会日前已经发文要求银证合作业务中要将业务风险留在银行端、树立合作银行遴选机制以及不得开展资金池业务,从证券企业端收紧银证合作。
虽然,信贷资产转到了“表外”,但其风险很可能依然流转回“表内”。据统计,目前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中,七成以上为非保本理财产品。为了匹配很高的资金价钱,相当部分的理财产品资产配置策略较为激进。在经济增速下行期,一旦发生风险,银行有极大可能为维护声誉而承担事实上的兑付义务,于是理财产品的资产风险仍然会滞留在银行内部。从近两年已经发生的理财产品风险事情看,银行已确实承担起最后的兑付义务。
标题:“银行理财产品风险隐患亟待高度关注”
地址:http://www.whahsh.net/wmjj/6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