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90字,读完约7分钟
随着央行态度变“软”,前所未有的“钱荒”也逐渐得到缓解。洪水过后,寻找决堤的漏洞将是危机之后最为重要的事件。《每日经济新
随着中央银行的态度变得“柔和”,前所未有的“缺钱”也在逐渐缓和。 洪水过后,寻找决口的漏洞是危机后最重要的事件。
《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观察到,此轮“钱荒”中被提及最多的银行同业业务,很快由一个较为专业的词汇进入大众的视野。那么,蝴蝶的翅膀究竟是怎样扇动起来的:银行同业业务怎么操作?在同业市场上拆借资金投向了那些地方?“期限错配”套利空间有多大,其究竟是不是“钱荒”的真正元凶?
期限不匹配:
2~3月资金投向2~3年资产/
指出,银行同业业务以金融同业客户为服务与合作对象,是以同业资金融通为核心的各项业务,近年来已成为各大商业银行快速发展的业务,各大上市银行年报中,同业业务指标也逐渐引起关注。
银行同业业务包括:代理同业资金清算、同业存放、债券投资、同业拆借、同业资产买卖回购等。而各大银行对同业间业务也越来越看重。据某券商数据显示,截至年末,上市银行同业资产规模10.5万亿,较年末增长100%,同业负债12.1万亿,较年末增长72%,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并且期的贷款增速。
年报数据显示,农业银行在同业资产规模、同业占总资产的比例、同业利息收入的比例、同业收益率等指标均居同业领先地位,在民生等银行同业业务中的比例也相对较高。
“期限错配”则是指银行用短期拆入资金去投资长时间资产。据银行人士向记者介绍,银行长时间投资资产占比很高的分别是拆入资金贷款、信托收益权、票据贴现三类业务,其中拆入资金贷款收益最高,而信托受益权规模最大,由于期限错配在我国没有像对比理财产品错配一样的关联监管措施,所以理论上存在一定的风险。
那么,期限的不匹配具体到了什么程度“是错误的”,这个短期资金解体和长期资产投资的对冲收益又是多少呢?
“短期拆借的利率和长时间资产投资的利率差至少为500个基点 (即5%),通常是500~700个基点,最高可达800~900个基点。”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告诉《每日经济信息》记者,银行投资长时间资产的期限通常为2~3年,而用来投资的短期拆入资金期限基本在2~3个月,到期之后就再拆借。
“这期间的‘缺钱’并未完全受到期限的不匹配和短期资金的挤兑的影响,银行的准备金应该很低。 但是,资金紧张与同业不匹配有关,如果没有期限不匹配,就不会大量借款同业,一方面没有资金紧张,另一方面,如果没有期限不匹配,就不会有同业的市场资金提供。 ”这些相关人士表示,银行理财商品投资长期资产量大,逾期后,银行持续发行理财商品或通过同业银行提取资金,理财部门和同业部门经常相互合作。
当然,银行理财资金同样也会通过同业市场拆借出去获利。上述人士称,如理财部门有一款产品募集到的资金在当月4日,而投资项目的日期在当月7日,那么总行就会将钱放到同业部门拆出去3天,收益权归资金提供方,而同业内部有一个定价,如果同业部门将资金拆出去的价钱高于这个内部定价,那么部门就可获得高出差值的收益。前提是行里其他部门无资金诉求,否则内部首先调用。
其他银行相关人士表示,银行的同业业务还是非常重要的,一家大型股份制银行的同业部门,只有3人,一年为银行创造了4亿的收入。
业内观点:
“期限的不匹配”需要监督,但是没有被取缔/
一位银行从业人员告诉《每日经济信息》记者,如果一家银行缺少流动性,通常去同业市场拆入资金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如果市场面临流动性紧张,而外汇占款增量又减少,在此大背景下整个市场就出现了流动性问题。这其中,“期限错配”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位证券公司高级拆船师向《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表示,通常“期限不匹配”不会导致风险,银行通常安排头寸,近期市场资金紧张,许多银行缺钱,但情况并不像想象的那样严重 如果没有期限的不匹配,同业业务就不会迅速发展。 银行最初的同业业务是银行兑付取款,从外面借钱,不需要在账本上准备太多资金,“期限不匹配”是同业市场壮大的基础。
近日,有拆析人士将“钱荒”根源归结到利率双轨制上。既然双轨制存在,那么从银行挖出存款流入收入更高的地方是必然的,长时间从银行抽水,总有被抽干的时候,“钱荒”即是如此。
上述券商拆房师认为,利率市场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银行资金不匹配的程度,同时表现为“缺钱”的极端方式。
另外,利率市场化后的银行竞争,也会影响到银行在特殊时点(如季末、年中等银行考核时点)拆出资金的意愿,再综合其他因素的影响,这些时点就成了 “钱荒”时点。“今后,随着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推进,银行间竞争会更厉害,‘钱荒’的时点也会更多。之前,资金可以在各银行间平均分配,现在谁的利率高一些就可以得到越来越多的资金,在这个竞争中肯定会出现‘钱荒’的态势。”该拆析师如是说道。
对于被认为是本轮“缺钱”根源的银行资金期限错配,该分析师认为,“期限错配”不是洪水猛兽,监管层导致该错配业务死亡时,银行不进行期限错配,短期资金只能投资于短期资产, “银行本来就是期限不匹配的产物。 失配是银行的本质,可以监管但不能取缔。 ”
一位业内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也表达了类似观点。“其实,银行的存贷业务就是最大的‘期限错配’,银行息差中,有一部分就是来源于将较短期限的存款,用于发放期限相对更长的贷款。”该人士进一步指出,两者的差别其实就在于监管。监管层对于银行存贷业务已经有了一套较为完备的流动性监管指标体系,如存贷比等,而同业业务的风险监管相对还处于一种空白状态。
政策动向:
监管新政已在酝酿 /
实际上,“缺钱”发生后,正在酝酿对同业业务监管的新政。
6月29日,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出席年陆家嘴论坛时就“钱荒”事情表明态度,“此次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紧张问题不会影响银领域平稳运行的总体格局,正在研究有关同业业务的规范性文件。”
此外,尚福林还指出,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和业务结构方面存在缺陷,应引起高度重视,有必要在银领域加大风险管理、结构调整、业务转型的力度。
业内人士拆析,尚福林所说的“业务结构存在缺陷”是指银行的同业业务存在较大的问题,会从这方面改进。
关于同业业务,在今年6月初的《年度金融稳定报告》中,央行表示,“同业业务的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绕开了贷款规模的限制,规避了利率管制,导致了监管指标的扭曲,一点点的同业资金在体内循环,削弱了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据媒体报道,近期一份银监会关联部门下发的 《关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全口径统计的通知》(银监办发【】175号文)显示,银监会决策对银领域金融机构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提供的贷款和非贷款融资进行全口径统计,增加了“银行理财资金投资平台情况”的统计指标。
上述银行相关人士表示,监管部门对同行业业务的相关规定表明,监管部门高度重视同行业业务中存在的“期限不匹配”风险。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领域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向《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表示,银行理财产品被堵住之后,银行便开始通过同业资金大量做非标业务,应对同业资金的投资进行限定。(每日经济信息)
标题:“解密银行“同业游戏”:期限套利最高可达9%”
地址:http://www.whahsh.net/wmjj/6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