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376字,读完约8分钟

昨日(9月3日),浦发银行发行一款名称为 “个体专项理财年第447期同享盈计划”的理财产品,该产品类型为非保本浮

昨日(9月3日),浦发银行发行一款名称为 “个体专项理财年第447期同享盈计划”的理财产品,该产品类型为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但是产品风险等级却标注较低风险。

“既然不保证现金和收益,为什么只是风险等级低的风险呢? ”《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致电北京地区某分店。 其客户经理表示,产品风险评估都是根据总行统一制定的,他们只是基于流程产品进行销售,总行团队认为该产品类型为非保本浮动收益类型,适合稳健型客户,不能保证本金、利息,但

“不保本产品卖给稳健型顾客 银行理财风险定级“自评自夸”藏隐患”

随后,记者联系到该行工作人员,其表示,这款产品投资标的为现金存款,回购拆借、国债、央行票据、信用占款及一点信托计划,有一定风险,不能保证本金收益。

研究发现,银行对自己的理财产品进行风险评估的不是浦发银行一家,而是行业普遍现象。 外资银行的财富技术商品风险评价也由产品发行银行进行自我评价,各银行评价的标准也不同。

“每家银行都给自己的理财产品做风险评级,也就意味着没有一个领域性的整体标准作为参照物,评级的真实性程度也让人怀疑,特别是在同质化时期,银行竞争逐渐加剧。”理财专家徐建明向记者表示。

财务经理:产品风险评估标准不明/

记者调查发现,一点银行网点的理财顾客经理对于自己推销给顾客的理财产品风险评级标准并不清楚,对高风险产品的首要解释是,产品投向风险高的项目,例如股市等。

“理财产品是储蓄产品的衍生产品,储蓄客户属于风险厌恶型,对储蓄客户发行理财产品的风险不高,多而不杂。 需要那么多杂碎吗? 也就是说,我跟你借钱,到期后还钱,约定期限、利率就行了。 ”一位与银行理财产品设计流程相近的银行相关人士对《每日经济信息》做了如下阐述。

“不保本产品卖给稳健型顾客 银行理财风险定级“自评自夸”藏隐患”

那么,银行对理财产品进行评级的风险等级其标准是什么?在评级过程中是否有其“随意性”?

记者带着诸多疑问来到北京复兴门附近的银行网站,向该银行理财负责人咨询相关事项。 该网站的资产管理人员向记者发出了“风险判断卷”,通过该问卷对顾客的风险评估进行测试,表明顾客的承受风险能力。

判断卷涉及的首要问题包括:是否有历史投资经验、真正心理承受能力及拥有资产等。

据上述客户经理介绍,他们将根据对客户的评定结果选择推荐什么样的理财产品。 例如,如果顾客测试的结果是稳健型的,则适合投资中的低风险产品或低风险产品。

“中低风险产品和偏低风险产品怎么区分呢?”记者问道。

“投资股票、信托、杠杆等是高风险产品,而投资国债、定期存款,保本型基金是保守的理财产品。 ”上述客户经理说。

“低风险和偏低风险划分的标准是什么,是否有一个运算模式?”对于记者的疑问,上述顾客经理表示,理财产品类型由总行产品设计部门明确,根据银监会规定发行。“这个层面我不会给你讲太多,想了解更细要跟更高层了解。”

“不保本产品卖给稳健型顾客 银行理财风险定级“自评自夸”藏隐患”

“产品风险评估全部由银行自身进行评估吗? ”记者追问,上述顾客经理对记者的追问不太耐烦。 据悉,风险水平最由产品投资方向决定,银行工作十分准确,他们只听从总行的要求。

“对产品风险判断可以有一点量化指标,比如说标准偏差、下浮指数等。”徐建明表示,目前没有一个第三方独立评级为银行理财产品做风险评级,银行在产品风险评级中自己给自己定义,且无量化指标。

徐建明认为,在财富技术商品的风险评价中,如果有过去的发行记录,就可以根据过去的业绩评价风险等级。 关于新上市的产品,建议用指标描述风险的高低。 例如,产品募集资金的80%投入黄金,20%投入货币市场时,风险评估必须计算黄金市场基准方差和货币市场基准方差,计算投资组合的基准方差。

“不保本产品卖给稳健型顾客 银行理财风险定级“自评自夸”藏隐患”

银行人士:评级简单风控严格/

接近银行理财产品设计的银行相关人士向《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表示,他所属银行的理财产品根据是否保本分为五个等级的风险。 本担保的收益产品风险低; 保本浮动收益以低风险的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为中风险(代销产品进一步提高风险度为高风险或高风险)。

“不保本产品卖给稳健型顾客 银行理财风险定级“自评自夸”藏隐患”

“也有根据购买金额评定风险等级的,例如保本保收益理财产品起购金额为5万元,保本浮动收益产品起购5万元或10万元,很高风险产品起购20万元或者30万元起购。”上述银行人士介绍。

那么,银行如何具体进行理财产品的风险评估呢?

“不明确性越高风险越高”,上述银行人士表示,并向记者介绍了他所在银行评级理财产品过程。

具体来看,某产品期限、本金、收益明确则等级低风险期限明确,本金安全、收益不固定、定级低风险期限固定,非保本浮动收益比前者的不确定性高一级,风险也高一级。 期限不明确,本金无法保证,收益也不明确,例如衍生产品,风险会再高一级。 “条件越多越复杂,风险就越高,不明确的因素越多,风险就越高。 ”上述银行家说。

“不保本产品卖给稳健型顾客 银行理财风险定级“自评自夸”藏隐患”

“这样评级也太简单了,根本就不需要评也不需要研究吧?”面对记者的疑虑,该银行人士立刻反驳:“当然不用评啦!银行理财产品风险评级不同于债券评级,债券评级和融资价钱、价钱有关,评级也相对多而杂。”

“那是否意味着设计产品,由某员工直接决定等级? ”记者从上述银行人士那里获悉,银行有相应的业务标准和业务流程,“银行的风控非常严格。 简单地说,银行的业务是填写空,将不同的风险产品放入不同的格子中。 如果不允许高风险产品进入低风险格子的中风控制部门,我们也没有这个权利。 最少业务大致是“第二人”,一件业务必须由两人完成的产品中含有人行横道的,需要向其他部门报告,经过上述一系列的流程。 ”

“不保本产品卖给稳健型顾客 银行理财风险定级“自评自夸”藏隐患”

理财专家:建议官方机构做审核/

如果财富技术商品风险评估基于投入的目标资产,有银行为了提高竞争力而募集资金储备吗? 其产品风险评价是否存在“随意性”?

上述银行人士告诉《每日经济信息》记者,不排除银行为提高竞争力高息吸收存款,但任何银行都清楚募集产品资金投资标的,都是先有目标再设计产品,否则便不能为理财产品定价,至于怎么设计产品,真产品还是假产品先无论,但是资金肯定有用,有投资去向,因为银行不会倒贴。

“不保本产品卖给稳健型顾客 银行理财风险定级“自评自夸”藏隐患”

但是,考虑到银行需要在特定时间点达到一定的量化指标,如资本充足率、存款率,如果指标达不到,对银行来说就是硬损失,所以编个故事也要筹集资金。

“银行也会通过销售理财产品的方法完成关联硬性指标,理财产品肯定有风险评级,比如资金用来调整存贷款,对于银行来说就是通常性存款,属于风险资产,银行可以在二级市场拆借资金,但是募集理财产品价钱稍微低一点,自然选择理财产品。”上述银行人士表示。

“不保本产品卖给稳健型顾客 银行理财风险定级“自评自夸”藏隐患”

据了解,目前比较基金的评估由第三方独立机构进行。 在某第三方机构工作的人告诉《每日经济信息》记者,第三方独立评级机构有测试模型,可以根据模型估算某产品的风险水平。

“理财产品期限较短,也是没有第三方评级机构的原因之一,”徐建明表示,另外,“8号文”对理财产品时间错配提出新的要求,有些募集资金投向并不确定,风险自然无法测算。

“银行向监管部门报告理财产品,但一般不公开。 第三方不容易掌握银行理财产品的相关情况,也无法评价。 并且,不能排除第三方对银行理财商品进行评级,以此为筹码与银行进行谈判,形成商业行为。 公司评级会影响该公司的融资价格,银行的评级可能会影响销售产品的数量,但银行有固定客户,不会因为其他银行的评级高而转移购买。 ”上述银行相关人士表示,第三方机构是否具有权威,以及银行内部对理财产品的了解程度,都会影响风险评估结果。

“不保本产品卖给稳健型顾客 银行理财风险定级“自评自夸”藏隐患”

那么,如果引入第三方评级机构,理财品的风险评级会否更公正呢?

徐建明认为,由于银行短期产品发行量非常大,评级价格较高,评级机构必须保证这一评级。 将来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发展,结构性的财富技术商品会增加,如果没有公正的第三方评级机构,时间久了也有风险。 考虑到运行价格和机构比较多、复杂,建议银行进行产品风险评估,由公共机构进行审查,标准也逐渐统一。

“不保本产品卖给稳健型顾客 银行理财风险定级“自评自夸”藏隐患”

理财产品与存款的不同之处在于,理财产品具有一定的风险,中资行一点理财产品虽有标注风险,但相比外资行来说更容易实现很高收益,算是给顾客吃了一颗“定心丸”。随着利率市场化推进,结构性理财产品逐渐加大,风险级别也随之升高,银行是否会为了稳定顾客而保存原有风险级别仍然值得探讨。

“不保本产品卖给稳健型顾客 银行理财风险定级“自评自夸”藏隐患”

据银率网统计,今年以来截至8月28日,共有938款结构性理财产品到期,其中披露到期收益率的结构性产品为348款,披露率仅为37%。(每日经济信息)

标题:“不保本产品卖给稳健型顾客 银行理财风险定级“自评自夸”藏隐患”

地址:http://www.whahsh.net/wmjj/5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