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汕尾的山海街巷因一群返乡大学生而更显生机。在团汕尾市委统筹、汕尾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大学生志愿服务总队组织下,一批批返乡大学生志愿者穿梭于高铁站、公园、医院、沙滩与课堂之间,以同一件事——“把服务做到乡亲心坎里”——串起了整个假期。

高铁站内,暑运暖流悄然涌动

早上八点,身着蓝马甲的大学生志愿者早已到达汕尾高铁站。服务期间,志愿者们的身影活跃在进站口、出站口、公交车站、天桥等各个关键点位。他们协助搬运行李、引导老幼病残孕旅客,还将一杯杯凉茶递到满头大汗的乘客手中。在这一个月里,累计服务旅客超2.5万人次,成为暑运里一道流动的文明风景。为应对客流高峰,志愿者们提前一周接受了礼仪与急救知识等培训,把“您好”挂在嘴边,让来自各方的旅客都能感受到这份来自汕尾的善意。

公园社区,防蚊灭蚊双线出击

在奎山公园及周边居民区,汕尾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大学生志愿服务总队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开展了聚焦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的专项志愿行动,以“流动宣传+清洁”双线出击守护健康汕尾。志愿者逐户敲门,重点讲解基孔肯雅热防控,强调“清积水!防叮咬!”,并向在公园晨练市民普及蚊媒病风险,同时,还将公园角落里的积水和落叶清理干净,志愿者们扫走的是积水,还给市民们的却是一个干净的环境。

医院走廊,志愿蓝守护健康

在深汕中医医院、汕尾逸挥基金医院,返乡大学生志愿者协助分诊、陪检、维持秩序,为就诊老人讲解自助机用法,把等待时间缩短近三分之一。一位拄拐的老人说:“有他们在,心里踏实多了。”遇到外地就诊者,志愿者还主动当起“临时翻译”,用普通话、粤语、海陆丰话耐心解释缴费流程。一个多月来,这群“白大褂”成了患者口中的“好后生”,医护们也总笑着夸他们“顶用又贴心”,亲切地称他们为“第二梯队”。

沙滩岸边,防溺水声声入耳

在保利金町湾沙滩上,志愿者们主动上前劝导下水的游客们,他们提醒游客注意潮汐变化,避免在危险区域游泳,并向游客提供救生设备使用指南。志愿者们的细致劝导不仅保障了游客的安全,也为营造安全、和谐的海滩环境作出了积极贡献。傍晚退潮时,他们沿着海岸线巡逻,把被海浪卷走的塑料瓶一一拾起,顺手完成一次“无痕沙滩”行动。

乡村课堂,三下乡点亮童心

汕尾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大学生志愿服务总队联合暨南大学萤光粤港澳青年“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走进汕尾市文化馆、汕尾市人才驿站等地,围绕“非遗文化+公益课堂”主题,开设了白字戏脸谱彩绘、中医防疫香囊制作等特色课程。在志愿者小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用巧手绘制红彤彤的窗花,更在健康课堂上通过“膳食宝塔拼图”游戏掌握生活智慧。下课铃响起时,孩子们仍围在“小老师”身边依依不舍。

汕尾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大学生志愿服务总队以“返乡”为笔、以“实干”为墨,在高铁站、公园、医院、沙滩、课堂等地写下动人注脚。从晨曦到夜幕,这群大学生把课堂所学转化为脚下泥土、耳畔乡音。他们让文明成为风景,把知识带进乡村,把安全送进家门,更把青春的温度长久留在家乡父老乡亲心里。他们带回城市的视野,也留下青春的温度。正如志愿者所言:“我们被家乡哺育,现在轮到我们把光撒回去。”山海不老,青春不散,这场双向奔赴的故事,仍在汕尾的每一阵风里续写。

标题:汕尾大学生返乡写下青春注脚,掀开一场青春与公益双向奔赴的旅程

地址:http://www.whahsh.net/wmkx/40961.html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