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512字,读完约54分钟
《我的文化长征路》
作者 吴信德
写在前言
作者:吳信德,男,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文化部门,一名退休老人,地道的普通平民百姓。无职、无权、无地位、更无钱。月工资偏低,因是早己关闭的企业,2004 年退休。今年 2024 年迎来八十周岁!因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医院捡
查各项器官指标基本合格,思维能力比较清晰敏捷,精力充沛,热爱文学,文
朋诗友专程为我举行了纪念八十寿辰座谈会,要我向在坐的文友讲讲尤其个人文学创作与作品发表,展示文化人生发展史。几十年来坚持孜孜不倦笔耕不停艰辛爬格,在大报大刊主流媒体,省市报刊发表作品超两百多篇,特别《光明日报》 《团结报》 《今日信息报》 《中国文化报》 《中华工商时报》;《中国报道》 《中外名牌》 《人物画报》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中国精神文明网》 《北京文学》重庆《自学报》 《安徽日报》河北《消费时尚》 《青年报》陝西《女友》湖北《芳草地》等近 30 家报刊杂志, 连续发表作品。迎来晚年文化人生辉煌岁月!
2022 年 9 月 1 日,借央视播放党的二十大 10 月 16 日召开的重大喜讯,我采用报告文学体裁形式,把自己心灵深处肺腑之言,和盘托出全部展示出來, 结合自己兴趣爱好,以热情洋溢的心态,表达我对党的信仰热爱中国共产党。
回忆少年
家住安徽东至县偏僻山区洋湖镇,1958 年我在家乡完小毕业。当时历史背景正处在全面大跃进,跨越三年自然灾害期间,读书条件极差,没有公路汽车更没有照明电火。考取离家乡六十华里的东流县初级普通中学。因家庭经济困难,无法承担支付生活伙食费用,处在中途即将面临退学的尴尬局面。校领导知情后,立马与县文教主管部门研究作出决定,补考转学到当时新办的全部免费的初级师范学校,实现了我读书求知愿望。第一次偿到党的政策温暖体现培养关爱青少年前途,1961 年我完成了全部初中学业。首次体会校领导与县文教局关怀,解决我家庭实际困难,在我心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难忘时刻。后来还确定我毕业后安排分配工作。
青年时代
初师毕业以后,无条件听从组织安排,服从分配在一家乡村初级小学任教, 第一次担当起人民教师的重任,心里乐开了花。谁知那个年代很多地方因条件差经济困难,适龄儿童入学极少,更有趣的现象,学生年龄大部分都比老师大, 而且身材高。特别有时在放学回家路上,遇到恶劣天气或危险境地,竞然学生牵扶老师摸河过桥。县文教主管部门得知后,对全县边远地区年龄较小身材过矮的教师统一重新进行调整。1963 年抽一部分教师我是其中之一,送安庆师范教师进修班学习。不仅提高教师自身知识水平,又保证了学生与教师的安全与学习的机会。第一次赴安庆师范,首次走进繁华都市,心中激发有种无限喜悦的心情。 我第二次感受到享受党的政策温暖,共产党就是真好!在我心中深深打下络印。
1964 年,我在安庆师范教师进修班刚结业,准备回原籍继续当好一名人民教师。组织上对我这种类型的年轻学生出身教师,又进行集体整编。有的暂时不回学校任教,服从国家大局需要,通过进行文化测试,摸底安排部分学生赴全省各地参加四清运动。每人都挑重担负责一个行政村,当时行政编制,县下设公社,下属行政村叫大队。那时社会时代背景是抓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对象:地主富农反革命坏分子。作为我是无产阶级动力同认。当时我特别深受感动,默默立下军令状, 党啊!你的政策太好,我必须听党的话,努力工作干出成绩,后来四清工作结束后, 受到上级领导表扬,批准加入共青团组织。在桐城县四清工作结束后,又重返校园继续升造学习文化知识。记得当时因情况, 我们是从小学教师队伍中抽选送教师进修班学习的,月工资 20.05 元很低,每月全部费用不夠支付,校方根据各个人家庭经济状况进补贴。真是那有这样的好事,供我上学读书,供吃供喝还补贴。一直到 1966 年文革前夕分配回原籍东至安排工作上班。走上社会我们的牌子也很吃香,是佼佼者比较硬。各单位都争着要人才,真是意想不到,读一生的书不花自己一分钱,还有大专毕业文凭, 多么好的福气啊!这种幸运感幸福感荣誉感 多么自信!相信不管是谁,遇到这样的喜事落在谁的头上,人生在欢乐中生活,在幸福中成长,在满意中工作, 谁都会永远感谢共产党,时刻不忘毛主席!
踏上社会
1966 年 7 月我和我的东至同学,回原籍由当地县文教局分配安排,我被安排县电影公司从事专职电影放映员工作。愿意下乡常年累月风里来雨里去,把电影送到农村,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我积极报了名。记得那年我年仅 23 岁风华正茂,有颗红心支撑着我愿意到最艰苦人烟稀少偏僻山区,把党的声音送到贫下中农心坎里,穿山越岭深入农村为农民放电影。因我出生农村,了解农村文化生活确实枯燥,谁家有最简陋的袖珍收音机都觉得稀奇,只有电影才真正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生活享受。从那时我与电影结缘,常年 踏遍山山水水, 拉着板车,肩挑背扛放映设备,走东村串西庄冬去春来,一干就是四十余年。1975 年我出席安徽省电影宣传工作会议,在大会上我表演映前自制幻灯宣传,
《喜看今日新秧田》获省文化厅电影公司优秀电影放映宣传员。
我们是国家电影队,深入偏僻山区,助兴乡村农民文化生活,放映前大队长总要讲两句:“社员同志们,今天我们要感谢电影队,把共产党的‘活宝’ 能动起来叫‘电影’带来放给大家看,大家热烈欢迎!”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那时农村 没有通电,我们自己带上的小发电机一响,成千上万农民朋友都到露天大广场看电影,黑压压的人群人山人海,那个场面至今历历在目。
进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不少地方开始通电。东至县洋湖镇革命老区,请我们电影队去放电影庆贺通电。大队长握着电影队长说:“这片租我们交得起!每 场 20 元。 每家每户捐 5 个鸡蛋不就解决了问题么!现在政策变了,放电影片租同意大队可以负担,国家政策好了!”队长自豪地说,声音特别洪亮。
转眼到了七十年代末,电影队又来到洋湖镇 革命老区放映,特别被禁放了几十年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黄梅戏,《女驸马》、《天仙配》。放映前老社长(乡长)接过电影队长的话筒:“乡亲们,现在看电影不要鸡蛋了,大家生活好了,门票每张壹毛。我亲自守门收票……”
转眼九十年代,电影队再进老区放映,简易电影院座无虚席,场场爆满。这回不是肩挑电影机,也不是板车拖,而是坐着装着电影机子和电影队手扶拖拉机一同驶进村文化室,也不卖票了。只见大幅广告标语,欢迎电影队!感谢共产党!今晚放映香港故事片《三笑》、科教片《农民的老师》村里包场,农户免费。
进入二十一世纪,特别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巨大变革,电影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电影结构从事业主导型向产业主导型转变; 经营主体从单一所有制向混合所有制转变;电影市场从分割垄断向开放竞争的格局转变;电影技术体系从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转变。电影工作出现可喜的变化。贯彻国家关于做好农村电影工作的意见,落实省农村电影“十一五”发展规划,大力推进“2131”农村电影放映工程.
获得了国家农村电影工程先进集体称号。
特别 2010 年,中国作家协会《中国作家杂志社》通过各种渠道,向我发出邀请,出席在北京召开金秋笔会,我的征文作品《我与电影的情缘》获一等奖,并授予吳信德 2010 年度全国优秀作家。 我突然登上北京大学百年大讲堂 ,此时此刻此景此情,简直无法用语言都难表达心情,我大声高呼:还是共产党好!没有共产党我哪来这么高的荣誉!
再回到我创刊的《大历山报》,(池州市新闻出版局批复的群众文化公益小报)2007 年我应邀出席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中科院下属四个单位联合举办的第四届中国诚信建设高峰论坛会议,我代表基层在大会上作了发言。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文元出席会议并同与会代表合影。天呐!一个农村放映员一下子来到首都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有幸与全国政协副主席合影,我心中激情高涨万分激动感谢共产党!
2012 年,为纪念六届全政协副主席周叔弢(安徽东至人),我们社会团体举办周氏家族研讨会,弘扬周氏家族爱国爱家传统美德。县政府财政提供会议经费给予支持,副县长陆文敏、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永中、安徽省历史研究所所长陈立柱、池州市学院历史系教授程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周海宾、安庆市宣传部副部周景宏、著名作家张仿等,親自赶到东至参会。在东至县历史上,群众文化从兴起创新发展,体现党的政策落到实处。作为会长親自组织尧舜文学会,第一次开创举办大型群团组织文化研讨会,正是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才会有今天东至群众文化繁荣发展欣欣向荣的局面。
2013 年,在纪念民国期间曾任国务总理的许世英诞辰 140 周年,不失民族气节爰国精神,我们在许世英家乡东至县官港镇许村,(安徽省指定历史文物保护地)举办群众性建设美好乡村动员大会。来自全县各地代表性参会人士几百人欢聚一堂,(许家大伺堂)时任县政府办主任施为民、县档案局姚北生、官港镇党委委员宁昆松,主持并指导会议讲话。反映出社会正能量,影响非常好! 2014 年,尧舜文学会组织举办开展红色记忆渡江战役美好香隅活动。主题围绕“ 珍惜历史 爱党爱国 ”
纪念陈毅司令员向船工张根生颁发渡江光荣证书
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 一步深化对我们伟大祖国 65 年来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 激励和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 为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安徽省东至县社会群团组织尧舜文学会, 1998 年成立,创刊会员学习园地《大历山报》。 安排专版积极开展宣传。濒临长江南岸,八百里皖江起点东至县香隅镇香山,皖赣交界处,江西省彭泽县湖口马当,与安徽省东至县香隅香山,开展一次别开生面的群众性国防主义教育文化活动中,激励启发退休教师(韩东来),将父親(張根生)生前交给儿子珍藏的那张极其宝贵的红色纪念渡江光荣证书,突然在大会上亮相!与会者面对证书十分好奇,珍贵的光荣证书, 举起相机团团围住,留下瞬间历史镜头!大家十分骄傲的点赞,深藏在这位退休 教师心中的无价之宝,无人知晓,终于被尧舜文学会挖掘出来了不起!这张渡江船工光荣证,是当年 1949 年 4 月 11 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政委司令员陈毅、副政委副司令员粟袼、政部主任唐亮、政治部副主任鐘期光, 颁发给船工张根生,为拥送解放军渡江的光荣证书。 今天我们庆祝伟大祖国 65 华诞, 留住共同红色记忆 保护历史美好根脉!东至县尧舜文学会积极组织全县文学精英,深入基层广泛开展文化活动,县人武部大力支持,县武装部长顾健親临会埸指导并为会议作了国防教育报告。让我们重温红色记忆,尧舜文学会会长吳信德在纪念中国人民解放軍香山渡江战役报告会上作了发言。
致敬各位领导嘉宾
四月的江南水乡,春光明媚,阳光灿烂,鲜花盛开,当时我们在这里相聚纪念东至县香山渡江战役 65 周年,我们感到无比光荣与自豪,无限幸福而骄傲。我们伟大的祖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征程中,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伟大的祖国成为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巨人,闪耀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经过几千年沧桑岁月的洗礼,把我国 56 个民族凝聚团结在一起,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顽强奋斗,努力拼搏,从此站了起来的中国人民, 经过 60 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国重新崛起,站在一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全世界产生非凡的影响和巨大的吸引力,我们要歌颂,我们要张扬,这就是我们今天举办报告会的原因所在。
尧舜文学会作为地方群众性文化团体。同样象全国人民一样唱响中国梦,按习主席提出的“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启中华民族新世纪的筑梦工程,为振兴东至文化建设和助力经济发展对未来实现国家级美丽乡村文明县城而不懈努力。 中国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有多少令人鼓舞、惊天动地的事情需要放声讴歌;有多少无私奉献、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需要热情赞颂;有多少壮丽辉煌、一日千里的山河巨变需要挥翰描绘;有多少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心里感受需要尽情抒发。65 年来,伟大的祖国发生沧桑巨变,为广大会朋友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资源,展示才华的广阔天地,抒发情怀的壮丽舞台。 创造出了许多弘扬时代的主旋律、引领时代潮流经典作品,为东至的文化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2023.09.04 整理
《大历山》创刊二十四周年
我的文化长征路
作者 吴信德
【下篇】《今日头条》全文发布
开辟人生的新渠道
吳信德,男,今年八十周岁!1966 年安庆师范学校毕业,分配东至县电影院,从事电影放映文化宣传工作的同时,因热爱文学创作,历经近四十余年的艰辛爬格,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起步,因本人从事电影放映工作,正碰上职业走向低谷,与自己的爱好形成互相交叉抵触与干扰。经受与当时历史年代背景,严重考验与影响,我的爱好文学创作,自然形成自己的统一战线。电视普及冲击电影市场,电影的票房收入日趋下降。1985 年东至县电影院,门前广场由原来人山人海,争先恐后拥挤抡购电影门票的场面,变成了冷莫凄凉,千人座位舒适观众厅,形成虚设的无人大会场。在岗电影院全体职工,只能发基本生活费。没有经济来源,全家生活艰难处在十字路口上,突然断了生活来源, 面对处境困难笼罩的氛围,有的停职外出务工,有的做菜农,有的开修理厂, 有的做小生意,电影院变成了杂耍院。我面对现实,首先是稳定自己思想情绪, 像当大官一样,胸有成竹,用微笑对待家人。经过反复分析市坊行情,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具备的先决条件,适合自己思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首先确定要办的事,长计划短安排,一成决议雷厉风行。先卖小菜,尝试一段时间, 再开办日杂小商店,取名《胖奶奶商店》依法办齐了经营手续。受到文友乡友
亲友祝贺!两位老伴互相配合,一边从商经营,一边又不丢写作。更可喜的是, 一直坚持到如今三十多年!
办群众文化小报,主编的誓言
1998 年,我组织几个喜欢文学的好友,原则是不打扑克牌,不进赌博场, 不搓麻将,不进舞厅,发誓兑现人生承诺,依法申请报市县两级文化主管部门批准(池洲市文化局,批准《大历山报》东至县文化与民政部门批准成立了《尧舜文学研究会》(东至县俗称尧舜之乡)现在的汇报材料,是尧舜文学会成立活动二十年来的工作业绩上,以汇报与回忆形式写成的这篇报告文学。2022 年吴信德卸任会长,走进《今日头条》特此说明!时任尧舜文学会会长、《大历山报》主编,吴信德作为创始人,历经二十年艰努力,《大历山报》无论从社会政治层面,或文学层面都接近比较成熟。东至县地处皖南全国四大佛教基地之一,同务院首批全国自然生态示范区,山清水秀风景美丽古城池洲市,拥有九华山,
还有占世界 8%的年数十万只丹顶鹤群越冬的国际温地升金湖就座落在东至县境内。东至俗称尧舜之乡道德之城,因有座历山,相传尧王五次上历山,请舜下山辅政,禅让帝位流传至今。今天向大家介绍的群众文小报《大历山报》二十年来发生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这在东至历史上是罕见的。二十年来,主编不计报酬,不拿工资,自费办报的路越走越宽先后走进《池州日报》省级《安徽日报》国家级《团结报》《中国文化报》《中华工商时报》等。2012 年又走进《中国报道》杂志,中央主流媒体《光明日报》。
走自己的特色路
二十多年的艰辛爬格,每期作品坚持科学发展观,为弘扬主旋律,释放正能量,牢牢高举这面群众文化大旗,注重文学的重大影响力,坚持镜头始终对准基层,笔头直插百姓人群,为创作的基本原则。在编报印刷成品提供给读者时,唯一缺乏就是周转资金,其余采访、组稿、编辑、校对、打字、复印、全都是义务自愿者的主编为主来完成的。二十四年的报纸主编出版发行并免费送报上门,广大读者当然高兴。在无资金来源,无专业人员,无固定办公地点, 无工资待遇的”四无”前提下的荒漠中穿行,这一干就是二十四年。难能可贵是为印刷报纸《大历山报》每期至少 1000 份,邮寄全国各地外地会员,费用全都是主编上门乞讨,借此也感谢县政府与下属部门,社会友好人士,企业家给予的支持。二十四年主编与各位自愿者,踏遍东至山山水水,雄心壮志立于不败之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每走一步,都历经痛苦的磨难,付出艰辛的代价,体验过触礁和失利的感受。《大历山报》在奋斗中拼搏,在机遇中锤炼,在发展中前进,在成长中奉献!可惜不是官方,所以未能引起有关方面官员的高度重视!作为主编,虽然是普通小百姓,但总是自己安慰鼓励自己,自然成为群团组织的领头雁!以诚信道德为人处事,体现人生价值观。全体人员齐心协力,以文学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作为人生希望的种子,以孜孜不倦的奉献精神,为奋斗目标,持之以恒不求名利为出发点,以精品佳作登上大雅之堂为最终目的,以优异成绩汇报读者,以弘扬主旋律,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为准则,以老牛明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精神,主编自己就有多篇作品先后走进《光明日报》 《团结报》 《北京文学》 《中外名牌》 《今日信息报》等近 20 余篇!
退休后天开发夕阳生辉
我是从一名不起眼的普通百姓,从老有所乐到老有所为,从文学爱好者到领军人物,从写作幼苗到获得中国作家称号。从作品小报刊发到国家级主流媒体发表,尽管经历坎坷,我自己认为人老心红,志在基层。笔连百姓讲究良知, 对事业忠诚光明做人!但面对现实的企业效益不佳,面临被迫下岗,作为主编要坚守自己的诺言,凭借改革的春风抓住良机,立志投入积极传播先进文化行列,充分激发自己的情趣,全力以赴开展公益活动,办一份群众喜闻乐见的, 报道地方特色人与事,尤其是符合群众切身利益政策性新闻与事例。1998 年,4 月 22 日,是吳信德被批准加入安徽省作家协会,成为东至县首位省级作协会员。在偏僻山区县城开辟了新纪元。自己创办的民间文化社团组织,公益性群众会刊《大历山报》开始向社会读者发行赠报!编委一班人马,常年累月穿梭在街道农村社区采访,组稿,排版,校对,送报!尤其是主编,骑一辆破旧自行车, 碰到文朋诗友,总是开玩笑说:”你真是马不停蹄,鞠躬尽瘁,真的是难能可贵”。兄弟媒体有一位文学朋友,他倒过头来采访主编吴信德先生说:”我们深受你的启发,为东至的群众文化兴起,创新,发展,做出巨大贡献!采访你不仅是你个人的人生闪光点,更重要的是弘扬民族精神,推动地方文化发展,学习你的无私奉献精神与对事业执着精神。你虽没事惊天动地业绩,近 20 年来。传播先进文化,挖崛尧历史资源,发展地方经济,从未间断过。自始至终默默无闻在作奉献,为地传播先进文化成为典型,东至二中张新安老师来访吴信德的通讯
《吴信德印象》网上发表浏览的人高达教万人。
晚霞中的精神跋涉
东至县图书馆郑皖芳馆员说,吳信德之所以成为地方文化名人,的确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第一个成为东至县省级作协会员,真是梅花香自苦寒来, 令人敬佩,不愧典型。别看这顶小帽子,却实付出了艰辛的代价。花九牛二虎之力,数年如一日,历经二十多个春秋血汗结晶,感动多少人从赌场走向文场, 使多少人下岗职工擦干泪水焕发新春,使多少人特别残疾人,面对失望带来欢笑,使多少人丛文学幼苗成长报刊的优秀作者……2008 年 4 月 9 日,东至县文联与文化局共同发文[值得学习吳信德同志办报精神]。2005 年 3 月 9 日。《池州日报》记者部主任林清平先生,专程从池州赶到东至,对吴信德主编进行采访, 东至文学社团组织尧舜文学会,在东至掀起读书热,推动地方群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助力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林记者的采访稿,在池州日报 3 月 9 日,2 版全文刊发!”在金钱上我吴信德是贫穷的,但在精神上我是富有的“这是年过花甲的他经常挂在嘴上说的一句话。在东至,无人不知吴信德的名字, 这不仅因为他是一名狂热的文学爱好者,更因为他主编《大历山报》。人们很难把嗓门粗大。一睑沟壑的吴信德和长期浸润于文字的人联系在起。看起来。他倒更像一名退休老工人。每当有人和他聊起《大历山报》。他两眼放光,口若悬河,由此不难看出《大历山报》在他生活中和生命中的分量。东至大历山是一座文化山,历史的山,尧舜文学数千年来一直浸润着东至这片神奇的土地。吳信德是一个年轻时代就钟情于文学作品的人,一直想用手中的笔挖掘和弘扬这 种传统文化。但他个人力量有限,想有更多的人来和他一起做这件事。
1998 年。吴信德他率先依法创办社会民问组织尧舜文学会,并创刊《大历山》报。为此,他东奔西走,到处求人,筹集资金,千方百计发展联系会员扩大队伍,不计得失,不拿工资,白天采访组稿,晚上在自己昏暗只有八瓦电灯下编辑审稿。七年来,《大历山》共出刊 60 多期,特别 2004 与 2005 两年会员投稿特别多达数干多篇,其中推荐到大报大刊转载发表超百篇。在编辑《大历山》会刊之余,吴信德一天也没有停止过自己的创作,他是一个视写作为生命的人。当过 25 年电影放映员。(曾获得过文化部与省文文化厅嘉奖)他一直热爱文学,把自己视为义务宣传员。无论是放电影还是写作,都充充满着激情。即使是自己和家人相继下岗,家庭生活艰难之时,他依然不肯放下创作,难能可贵的是在这人生的逆境中,他的作品依旧散发着昂扬的向上气息,先后创作了《情洒第二故乡》(合创)在《安徽日报》《池州日报》同时刊登。《历山竹海醉游人》在香港《中外名牌》杂志《安徽旅游报》刊发。《电影三下乡》《团结报》《安徽日报》河北《消费时尚》陆续刊登。前后将近 150 多篇在各级报刊发表。吴信德,今年 60 多岁了,他的物质生活依然拮据,晚上编稿与写作依旧还是那盏 8 瓦灯泡,但行走在精神旅途上,依然嗓门粗大,”笑口常开“。(这是记者采访稿,发表在池州日报全文。)东至文化局发文关于江伟同志撰文《人生,一片丹心苦旅行》采访先进文化引路人一一吴信德。反映大历山报社吴信德同志先进事迹值得弘扬的信访事件。刊发于《尧舜文学会大事记》引起强烈反响。中央新闻大报《今日信息报》记者部主任薛春启,2007 年 4 月 2 日 2 版,半版篇幅专题报道,以报告文学体裁发表《构建和谐社会固守文学家园》主编吴信德,坚持办报的先进事迹。
建设和谐文化奏响时代凯
一个民间文化团体的诞生问世,走进千家万户,数万份《大历山》报纸表达了一个共同的心声,上千篇诗文精品佳作面对广大的读者群,表达了一个最强烈的呼声与愿望,那就是弘扬尧乡精神。在如何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营造一个谐安定的社会环境,这就是《大历山报》确立的创作主题办报宗旨,奏响时代凯歌!《大历山报》这份民间文化团体自己创办的小报,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立下了军令状,用奉献精神办报,靠社会有识之士热心帮忙,扶持,赞助得以维持到今天的现状,发辰到如今这样一个水平,的确来者不易。作为基层社会组织尧舜文学会长、大历山报主编,在面临单位下岗,只发生活費的压力下,举步维艰,如何面对人生艰难的处境必须重创未来市场,特别对社会的承诺,没有彷徨气馁,应以一个成功的男子汉气质与决心,冷静与思索, 去直面人生与社会现状挑战自我。特别为办报筹措资金笑脸求人,不怕害羞。只有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丢掉繁忙的家务事,甘于伯乐的奉献精神与儒雅心胸。以独具魅力的人格,团结与影响一班人,坚守在这块贫瘠土地上,以身教重于言教去感召他人,一批文学新苗自然脱颖而出,变成文学会宝贵的精神财富。把尧乡文化构建成尧乡人民的一座连心桥。对于这样一个在现代化市场经济大海中游泳初学者,不怕被水呛,经受沉浮的严峻考验。成功即使是暂时的, 但这种精神却是永恒的!
二十多年来《大历山报》刊发会员作品后,不少会员作品登上国家级报刊大雅之堂。王庆云同志撰写的《伸向大事大情大理的笔》一文获得文化部散文征文壹等奖,徐铭《青山碧水乃滩行》,洪玲的《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法律保护》,分别获中国作协世纪论坛征文一、二等奖。吴信德的《历山竹海醉游人》《当我们还没有辞去人间烟火时……》分别发表在香港《中外名牌》杂志,《江淮晨报》《中国作家笔会征文作品集》为营造尧乡文学热潮的兴起产生浓郁的氛围,起了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2002 年 6 月份,由主编吴信德自费组织《大历山报》采访人员一行三人,专程到该县边远与江西省波阳县交界,东至县 的昭潭镇龙泉,采访当年从上海繁华城市到偏僻山区的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上海知青,采访稿是报告文学体裁:《情洒第二故乡》(合创),《池州日报》《安徽日报》社会周刊,在头版头条全文刊发,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轰动效应。无论领导与群众只要看到报纸报道,都伸大拇指点头微笑,震动尧乡。2004 年 2 月份,由会长主编吳信德率队组织部分釆访与摄影会员,对夲县几家比较典型的 企业进行专题采访,并由主编自己亲自动笔组稿编辑,《立鸿鹄大志展帅杰之才》《民选厂长创业记》 《又是渔场欢歌时》 《执着的追求》等四篇报告文学, 在《安徽工人日报》连续刊发,引起东至县城一片欢呼声。这就是吴信德主编的先行范例,后天开发夕阳生辉的真实人生纪录。
把自己推向时代大潮浪尖上
2005 年 5 月,由吴信德主编自费组织阅历较高的采访人员,针对特定对象, 农村典型文化室优秀人才,以样板文化室为主题,为农民文化生活服务红红火火,采访的《实现农民文化温饱》东至县官港镇秧田村文化室负责人施铁军, 无工资,作奉献,持之以恒数年如一日。《安徽日报》《中国文化报》同时刊发, 引起县文化部门高度重视,以秧田文化室为榜样推动全县基层文化工作顺利开展。《大历山报》在短时间内有新的起色,走向社会的影响更大,反映主编在宣传上又迈出方了新的步伐。民间文化必须跳出狭小的范围,走向社会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扩大采访对象、范围、內容。一方面主角放在基层,突出榜样与典型人物,争取走进地方高层领导,如县委书记、县长、部委、正科级、优秀企业家等。经我们了解情况后,主动采访县长,东至人民称为父母官的汪海县长。采访稿《拳拳赤子心,殷殷公仆情》在自己《大历山报》刊发后,中国文史出版社收录大型丛书《千年风流》。釆访东至县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长阮德华,为抗洪救灾,在抢险前线近连续战斗四十五天没有回家。采访稿《领导的胸怀干部的风范》,采访县工商行业务技术能手刘立新《梅花香自苦寒来》,采访县城尧渡镇团结村党支部书记朱同国政(已故)《希望之光》三篇报告文学,入选人民日报《大地月刊》后又收入中央文献出版社大型丛书《跨世纪优秀人才智慧宝库》,第一次登上国家级媒体,一下子激发高昂的创作热忱。从思想上,行动上,扭转了被动局面,充份尝到了创业有路。
几年来吳信德采访的稿件在自己的《大历山》报上发表,《中国小康建设报告》,由人民日报社出版,我的文章 9 篇被入选。特别感到欣慰的是当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的文章《加快全面建设小康 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时任河南省委书记李克强的文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实现中原崛起》;时任山东省委书记张高丽的文章《全面建设小康,必须努力促进三个良性循环》;时任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的文章《以党的十六大为指南为实现两个率先而奋斗》;时任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的文章《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等许多中央领导同志的名著,竟然收录入编与作者文章、姓名并列在一起。2001 年由中国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涛头壮歌、世纪风采》又选用十四篇。在这里不仅主编,而且大家都提高了信心,看到了文学是人生希望的种子。由压力变动力,如何发挥创造力,走出困境,担负起社会重任,对下岗职工,《大历山》积极宣传下岗确实无情,但创业必定有路,读一读《大历山》了解地方风土人情在身边……等等,不到两年时间不少赌友、麻友变成文友,宣传没远虑必有近忧,三次专门对尧渡镇梅城村残疾人王忠良创办经果林及养殖鸽子供应市场,创收和带动其他人致富进行了专题报道。创事业、办企业都充分证实了只要坚持,宣传与效益始终成正比!久而久之,时间与历史同步、企业与成效,事实与荣誉并存,自然为我们说话了!
天公厚爱晚年作墨颂千秋
一位池州文艺家协会会员对吴的敬仰和鼓励说:”吴信德是一位很普通而又平凡的小百姓,可正是这位名不经传的普通人,使你惊叹难以忘怀“。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他在安庆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就在山区基层从事电影放映工作。长年累月肩挑影机,背扛影幕,翻山越岭,二十多年如一日,把一部部电影片送到千村万户,成为深受称赞的电影放映员。他常常被身边闪光的人与事所感动,一股强烈的创作欲望在他心中萌生。这就是他传播先进文化思想基础。他选择了文学,在充满坎坷逆境中坚持拼搏,在艰辛文化人生道路上不断碰撞、尝试,创作了 400 多篇稿件被鸿雁送往天南地北。而给他的回音是红梅翘望月上柳,绿丝投以别离情。因为在他的心中深处,始终有一条人才不怕社会埋没,就怕自己泄气,这个信念在不断地敲打着他。《安徽工人日报》风采版专题报道了吳信德事迹。《天公厚爱终有情》一文 2003 年 8 月 15 日发表。作者施铁军在文章中写道:”吴信德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腊梅引来梅花开。一批重量级的文章《历山海醉游人》在香港《中外名牌》杂志发表。《尧舜之乡景亦美》
在皖江 晚报发表。《当我们还没辞去人间烟火时……》在《江淮晨报》副刊发表。《生活在希望之中》在《江淮时报》发表。《茶瘾》在《黄山日报》发表。《品茶》在《安徽日报》发表。《电影三下乡》在民革《团结报》发表。吳信德成名了,文化部为他颁发了”全国爱国主征文和散文征文双优奖状证书,更令人敬佩他走向人生通往终点却独有千秋,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人民日报新闻培训中心、中国国情研究会,分别为吴信德颁发了采访证,为弘扬尧乡文化,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在精神文明的乐园里,他继续再作贡献。
靠先进文化引路迎来尧乡春满园
路,人生的路,必经的路,靠自己去闯。时任池州市文联副主席江志成高度赞扬吴信德是办报能手,又是先进文化引路人,他的文章《构建和谐社会固守文学家园》中央《今日信息报》发表后,我们池州《大九华》马上转载。办报人不拿工资,不计报酬,这一干就是十几年,出刊 100 多期,正如东至三中位资深退休教师朱敬达说得好:“吴老废寝忘食的办报精神,难能可贵。”尧舜文学会《大历山报》l0 多年来历经了痛苦的磨难,但为古老神奇的尧舜土地却注入了现代文明的活力,浓缩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智能,变成一股火红的激流在奔放。王庆云同志的《家事春秋》出版,在《大历山》报刊发报道后,先后又连续在《安徽日报》、《池州日报》、《安徽老年报》《安徽文学》多家报刊发表,轰动整个尧乡,安徽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清明》杂志主编段儒东先生,还作了高度评价。还有《周学熙与北京自来水公司始末》、吳信德的《周叔迦与中国佛教协会》刊发《团结报》引起弪强烈反响。2001 年文学会,由吴信德组织几位热心会员,自觉、自愿、自费、自带干粮,奔赴该县边远革命老区,位于黄山西脉的祁门县与石台县高山革命老区,即倪南山将軍游击战区进行采访,与老农面对面进行交流,了解到老区经济落后,但自然资源非常丰富急待开发。关键是交通不便。海拔近 400 多米高山村,百姓姓口头禅:“山岭高,山路长,一世光阴路上忙”的肩挑背的生活。由王庆云同志执笔,吳信德串户联系,章海峰驻点干部安排支持。采访稿《高山老区盼快富》成功发表……
这篇报道稿重点内心容,是呼于开发老区自然资源,并组织专门人员深入农户大部都是军烈属老长辈的下代子女户较多,最大的困难八华里山路,没有交通工具,竹子,彬树陈年腐烂,百姓一斤食盐必须下山,建议希望相关部门立项,在《大历山报》、《池州日报》发表后引起省、市、县三级领导关注,县交通局率先立项拨款修路。2005 年,我们第二次再上高山村,由主编吴信德自己执笔,采写了《公路修到家门口高山人民笑开颜》。我们到村部门口,高山人民伸大拇指,就象欢迎亲家姑爷上门一样,一片欢呼声!2004 年由人民日报社出版的《中国小康建设报告》一书选用了《大历山报》上刊发的 9 篇文章,十二月份中国小康论组委会为吴信德颁发了荣誉证书。为中国小康社会建设做出了贡献,被评为全国优秀釆编员光荣称号。2005 年,主编吴信德又荣获池州市民间组织管理先进工作者。时任池州市委宣传部长陈士宽到东至来也看望了吴信德,县电视台作了报道。先后来东至看望《大历山报》社,有段儒东、卡国福、张仿、吴昭元、江志成、纪圣高、汪海、等领导同志。还有书面致函慰问的有: 罗大勇、夏寒、石楠、李阳、孟伟哉、林非、雷抒雁、崔道怡、李炳艮、张继征、周建英、苏叔阳、李凤祥等。2006 年《大历山报》更上一层楼,与王庆云先生联合编辑出版的《东至游记》,收录尧舜之乡千百年来的文明发展史,我们自己自费,买了香港书号,专赠社会友好人士,宣传东至历史人文景观,这个做法受到社上广大文友的好评!同是 2006 年,由中央人广播电台,《农民日报》、《中国文化报》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 9 大媒、及组织,联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读好书促和谐”征文活动,全国 1000 人作品获奖,东至县唯独《大历山报》参征会员 6 人获奖!可惜这件事没引起地方领导重视,其实这里蕴涵着很大的群众积极性,地方群众文化的兴起与繁荣,真是了不起的集体力量,也展示尧舜文学会在文化方面所做的贡献,推动地经济发展成为一支动力!2007年,吴信德作品连续首次在中央媒体《今日信息报》又发表,采访县政协委员曹金全《生态养殖引路人》(2007.04.04)报道,这名生态养殖场长,科学管理养猪。因是中央级媒体,引起周边养猪户前来取经。这就是先进文化引领对社会做出的贡献!
夕阳辉映文学会的成长与发展
尧舜文学会正式挂牌一九九九年二月,由县文化局,民政局依法正式批准成立。县委宣传部发函恭贺!池州市文联、市作协、县委办、县政府、宣传部、政府办以及部分局部委办领导,参加了成立庆典大会。《大历山报》批复系池州市新闻出版局批号是 2001001 池准印。2012 年我们在这里举办周氏家族研讨会是尧舜 文学会走向更新更高的里程碑的标志。2013 年,我们又纪念东至历史名人,民国期间曾任安徽省长,国务总理,东至县官港镇许村人,许世英诞辰 140周年而举办的研讨会,弘扬爱国精神,积极建设美好家园,有着十分重要现实意义。会议设在许世英故居许村词堂,许世英接厅官。出席会议有县政府办, 县档案局,及来自全县文学精英。尧舜文学会作为东至文坛,群众文化的兴起, 成立较早,会员创历记录,高峰时达 340 多人,会员遍及全国各地,规模是该县空前最大,从成立二十年来。而且年轻人占百分之九十,拥有自己平台会刊报《大历山》。从创刊起,会刊发表作品控制很严,每篇文章先由责任编辑审稿, 再由主编最后定稿,才允许进入排版。每期报纸从不同角度推出各类体裁文学作品。就这样一干二十多年,孕肓地方文化而扎根沃土营造出尧乡文化发展繁荣的良好氛围。会长兼主编吴信德办报精神与事迹先后被中央大报《今日信息报》人文周刊 6 版 2007 年 4 月 2 日专题报道。《构建和谐社会固守文学家园》,
《安徽工人报》2003 年 8 月 15 日,专题报道《天公厚爱终有情》,《池州日报》2005 年 3 月 9 日,专题报道《晚年的精神跋涉》。吳信德在一年之内连续六次走进市县电视台专题报道,在东至也可以讲是首例罕见。
尧舜文学会是尧舜之乡群众文化社会团体的领头雁排头兵,法律手续齐全, 政治内容健康,办报方向宗旨明确,严格按国家规定不越轨,兢兢业业做好我们自己的夲职工作。自费办报,不经营买卖,义务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为社会服务,讴歌真善美,树立政府形象,传播先进文化,有力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大历山报》采访刊发的各类体裁作品超千篇。原始《大历山》报纸,已整理、复印、装订、成功形成完整的资料存档。便于今后查阅东至群众历史文化,兴起、创新、发展的依据。如:采访东至官港镇秧田村文化室《三十年越办越红火》一文,《中国文化报》刊发。特别十八大以后《大历山报》又专门组织召开“周氏家族研讨会”主要目的是学习宣传重温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周叔弢(东至人)“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新中国!”题词发表三十周年。宣传爱国、爱乡、爱家的高贵品格。受到社会好评!人民日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周海滨先生,安徽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陈立柱先生,著名作家张仿先生,池州学院历史系教授程莉女士,县政府副县长陆文敏,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永中,亲自到会指导。还有原安徽省文化厅长,省人大常委卞国福,人民日报社海外版陈原学先生,安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周景宏,等领导同志发来贺电, 社会影响极好!主编撰写的周氏家族历史名人周叔弢纪实散文《书香人的爱国情怀》等多篇文章,《团结报》连续发表!采访报道:东至四中职教新闻,优秀女企业家张兰梅创业先进事迹,全国先进校园,至德小学先进事迹,县医院感染科爱心妈妈许娜嘉动人故事。荣立战功的县武警战士何軍,体现党的政策温暖的洋湖镇敬老院所见所闻……特别引注目的是:吴信德采写的一位村民小组长,谱写实干兴邦的诚与信的凯歌……《科普进万家关受绿色食品》《山村追梦人》等……
坚持弘扬主旋律展示作品社会影响力
吴信德采写的《小人物大举措感动村民心》一文在《大历山报》刊发后引起相关部门高度关注。年过花甲的村民小组长甄双喜,为该自然村全村村民春节前家家户户能点亮万年灯!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跑断腿,说破嘴,承受家庭的巨大压力。终于为全村民办成一件大事。《人物画报》连续刊发吴信德主编报道他的先进事迹,及共三篇均报告文学。甄双喜先进事迹报道后,连续被评为官港镇,东至县,池州市“好人”!紧接着吴信德趁势将东至历史名人许世英故居同是官港镇,(现在的官港镇许村在民国期间许世英任安徽省长及国务院总理,现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对像)许村五名共产党员干部,挺起腰杆子,下决心号召自愿出资修一条通达主干线公路,三华里长的山路,改修成汽车通道。吴主编立即亲临现场采访速写《许村,五束晚霞格外耀眼》在《大历山》报刊发后引起 当地村民强烈反响。同时转发主编另一篇文章在《皖江晚报》刊登的《许世英不失民族气节》。连续的通讯报道,陆续刊发报告文学,展示东至优秀人才,
先进企事业′层出不穷,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更为有趣的是,我们走进一家老牌企业,在职职工少。退休人员多。在市场经济中受到冲击走下坡路。为了安慰退休老职工,专门召开一个会议,退休老人的座谈会。
吴主编立即采写《相约欢聚夕阳红畅谈时代幸福感》在《大历山报》刊发后在社会上产生良好的反映。尧舜文学会会长吳信德,连续九次率会员出席中央北京部门工作会议,先后登上天安门观礼台看升旗,走进央视参观,人民日报社,中国作家,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乡镇品牌建设高峰论坛会议),钓鱼台国宾馆,北京四马台等。
2006 年,8 月 14 日,是吴信德做梦也没想到的个人人生重大喜事。出席全国乡镇品牌研讨会,在北四马台召开。央视农业频道,播放了吴信德在大会发言镜头。这是吴信德从事群众文化以来首次获得的殊荣。当时处于不知情与不敢直接接触央视记者事后予以报道,更不懂对转发收藏没有这方面的信息与技术功能,后来,回到家乡才知道此事。当地人看到电视播放实况, 央视中文农业频道。东至县大渡口镇姓蒋与洋湖镇姓江普通百姓因认识了解吴信德,才告诉这一消息。因不是地方政府的通知与安排吳信德出席北京部门工作会议,所以地方政府官员,根本不可能去就问此事。
梅花香自苦寒来
《中国专家人物志》全文刊发了长篇通讯《一片丹心苦旅行》这篇通讯是作者报送夲县文化局、文联,汇报尧舜文学会开展文化活动的纪实材料后,文化局及文联合作发文,以信访形式回复给反映汇报工作后的尧舜文学会给予的回函。肯定主编吴信德办报的先进事迹与工作总结。紧接着池州市规模较大的, 以全市退休文人,自愿以在原《安徽日报》池州记者站长吴汉卿倡导组建的《池州市老新闻工作者协会》推出的《峥嵘岁月》其中包括全文刊发《吴信德的文化人生路》一文,在全池州市颇有较大的影响力。2013 年 2 月 23 日,吴信德的作品议论文《天赐良缘》首次走进报刊大雅殿堂,中央主流媒体《光明日报》在当地尤其在知识分子如中学老师引起的关注。有位文学爱好者从事地方专职电视台,报刊的通讯记者,问到吴信德怎么让自己文章走进中央大报?我很主观武断地回答,首先征订报刊,我曾多次间断征订《人民日报》 《光明日报》《今日信息报》 《团结报》 《北京文学》 《中外名牌》等,就知道该刊物的版面内容,针对性内容要结合党的中心政策,作品尽量对口,切题,短练,议论等为主要体裁。2013 年 7 月 27 日,第二篇作品《做合格读者》。2014 年 2 月23 日,《党报风格光明永恒》又在《光明日报》先后发表!半在她的内部刊物纪念光明日报创刊六十周年征文中又连续刊登四篇。特别《我与光明日报的情缘》获得了光明日报创刊六十周年征文”纪念奖“,举办方免费方赠《光明日报》参赛者壹年!诗歌《怀念伟人邓小平》《延安精神颂》《党的十八大》三首诗歌入选《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刊。散文《师情师义与师德师恩》获《海外文摘》杂志征文入选奖。2010 年吴信德应邀出席中国作家杂志社举办的今秋笔会征文活动,散文《我与电影的情缘》获征文壹等奖,这是作者散文首次作品登上大雅之堂,《当我们还没有辞去人间烟火时……》两篇,同时入选《中国作家作品集》并由中国作家杂志授予全国优秀作家称号。
2001 年创作的首篇议论文《科学发展观是哲学的继承与发展》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推出的《当代社会发展报告》大型丛书(2011 年7 月)。2015 年创作的长中篇议论文《全面推进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係的建设与创新》入选中共中央党校推出的《求是先锋》发行量较大的大型丛书(2015 年11 月)。
用青春和文字见证我们的似水流年
不经意之间,离开文艺界已经五时间了,突然回过头去,一是对流逝的时光感慨良多,二是对东至群众文化界,尧舜文学会创始人吴信德先生执着的前行钦佩有加。看看生命中是否有些记忆,的确值得我们用一生去珍藏。我国古代的帝王将相有“三立”之说:”立德、立言、立功。“惟独立言能让普通的人与事,常见平凡人之中散发出性的光辉。为我们记录下来的关于生命或者生存的点点滴滴而泪流满面,为我们固守文学精神家园。我们哪些观念或故事的记录而感叹。我们为那些执着行走者而感激。一心白雪阳春趣,两袖清风明月秋。这是对文化人最好的写照。甘于清平,不群劳苦。整日在自己的梦想中沉醉, 用自己的孤独换来众生的笑逐颜开,这是一种生活。更是一种境界。试将人心比松柏,几人能为岁寒留。一个无官无位的普通人,凭什么行走在尧舜大地? 凭什么扛起文学的大旗?说奔波于各界之间。驾起一座善良和谐的桥梁?面对吴信德先生,我们不禁要问,一个又一个明月朗照大地的日子,只能隔着茫茫岁月问一声:你好吗?轻轻道一声珍重珍惜,以此来慰藉我们风雨兼职的心!人若有心,天地无痕。人若无情,凡山有缺。就此封存来自远方的祝福,最令人感动的事情,不一定需要语言表达。在自己的选择道路上认真 而消遥地坚特着。这就是吳信德!满是人间烟火味,却无半点名利心。这也是吴信德!容颜如花瓣离开枝头。谁?能用什么方法挽留住落红如雨?岁月像白驹过隙,谁?能阻止青青春一去不返的流逝?多少年之后。只有那些平淡文字。尚能见证我们似水流年?也许。只有在通往文学艺术殿堂的驿道上,尚能允见到远行者前往朝拜的脚步。让我们以文字形式方式,给思想一片飞翔的天空。长恨人心不如水, 江边一望楚天长。籍此感谢多年来还记得我的朋友,尤其吳信德!但愿花长好, 月长圆,人长久!
实现中国梦赢得社会赞誉
来稿收悉,首先非常感谢你对池州市旅游业的关心与支持!在此,我谨代表池州全体旅游界的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池州市是个旅游资源大市。目前, 我市的旅游业已实现了从事业接待型向经济产业型的转变,全市上下正在大力实施“′‘#池州高铁发展# ,“旅游兴市”战略,加速实现从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的跨越。2006 年,我市已跨入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行列“, 并成为“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九华山也成为国家首批 5A 级旅游景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九华山′龙头,以”大九华、大旅游、大产业“为经济发展规划,以“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旅游兴市、贸易活市“为总体发展战略, 全面形成“政府主导、全民参占”的旅游发展新格局。努力把九华山打造成世界级旅游胜地,国际性佛教道场,把池州建设成为皖南国际旅游区北部中心城市和国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实现旅游强市目标。市政府领导阅过了你的来稿《九华旅游产业拉动池州经济发展》一文后,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你站的高度高、视觉宽、立意新,我们安排《池州旅游信息》上予以转载,供大家学习借鉴。希望你继续关心和支持池州旅游业的经济发展,为池州旅游业腾飞出谋划策。在此,我再次向你表示感谢!池州市旅游局局长挂林 2007·9·3
编辑鼓励变精神动
2013 年吴信德的短篇报告文学《风雨兼程六十年尧乡今朝展新颜》作品投稿到国家级大型刊物《中国报告文学》真没想到投稿半月就收到编辑部发信息, 对我进行鼓励。对作品给予肯定。来电评点如下:报告文学作家吴信德,创作的《风雨兼庭程六十年尧乡今朝展新颜》报告文学作品,夲刊己审核。作家以广润的角度,生动的语言,精彩的构思,全方位记录了东至县血防战线六十年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歌颂了血防站新届领导班子转变观念, 调整管理模式,全面提升站容面貌,外树形象,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强化队伍建设,实现了东至县血防史上新突破。在自己发展的历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画卷。创造了惊天动地的业绩,值得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宣传和推介。夲刊是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的会刊,弘扬主旋律是夲刊职责所在。作品刊登后,渴望在
全国引起轰动的宣传效益。《中国报告文学》杂志社,2013 年,10 月 30 日彭中玉)紧接着夲篇系中篇报告文学,分别入选《智慧中国》杂志社推出的《中流砥柱》(2018.01)人文学科出版社推出的《共和国的荣耀》(2018 年 5 月)。1995 年 11 月,人民日报社《大地月刊》致函吴信德出席:”首届文学与道德既创作
研讨会”我们将邀请全国 100 多位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人才,包括基层写作新闻骨干,来北京参加会议,切磋交流,现邀请吴信德同志出席。1996 年,由人民日报新闻培训中心专函吴信德出席北京繁荣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培养跨世纪新闻人才的邀请函。学习十点关键内容,非常令人满意与高兴。
1996 年下半年,由中国作家协会杂志社、人民日报社老干部局联合发文召开,致函吳信德出席《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与文学创作研讨会》专题强调《中国作家》是展示全国名篇佳作的园地,更是广大文学新秀崭头露角的沃土,是当代作家创作水平权威性刊物之一。其中特别关注时代报告文学纪实文学,散文诗歌仍然是文学新人独树一帜的栏目。人民日报在社会上有很高的声誉,长期从事文化艺术宣传的高级编辑、记者,学习他们经验与智慧,培养跨世纪人才。这就是这次会议的目的。1999 年 6 月 25 日,中共东至县委宣传部专程为尧舜文学会的成立。致函祝贺!要求我们坚持贯彻“二为”方针,深入挖掘我县悠久历文化资源,多创作有强烈吸引力的优秀艺术作品。2000 年 9 月 4 日,安徽省《清明》杂志主编,省作协常务副主席,段儒东专题复函东至《大历山》报主编吴信德,鼓励办报文章短小,内容丰富,很有特色!是当地文化窗口显示东至人民的精神追求和风貌!2008 年,东至县文化局,文联,共同联合发文, 东文字[2008]19 号。关于江伟同志反映大历山报吴信德同志先进事迹值弘扬信访事项答复函,文中认为东至尧舜文学会在传播文化宣传东至做了大量艰苦细致而又积极有益工作……关于吳信德个人事迹我们将通过宣文化局与文联两个渠道介绍和推荐。2012 年,中共安徽省文化厅长,省人大常委,省总工会主席卞国福先生不仅亲自来东至尧舜文学会,陪同看望文化进校园活动和题词,还 写了诗词祝福:文学之舟大海行,乘风破浪向前进,明知航程多惊涛,风景正是探路人!
回忆我的晚年文学生涯
虽然我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更谈不上与名人相提并论,但从推动地方群众文化兴起、创新、发展至少是尽力而为。退休前夕,依法创办尧舜文学会,创刊《大历山》报,为文学爱好者提供平台,展示才华。作为文学会会长与《大历山报》主编。一无职、二无权、三无地位、四无钱、五无资金去周转、六靠自己想法垫。只有自己依法去奋斗想点子,历经廿十年的努力,才有今天的收获。曾阅读者报纸两百期。开展大型活动近三十多次,包括摄影视频制作光盘, 会员陪同会长出席北京会议达六次,另外,小型会议没有统计在内。会员在报刊发表作品无法统计,因全国多省皆有会员,初步统计达 340 多人。吴信德会长自己在正规报刊发表作品统计三百多篇。一个极其普通的小百姓,九次被邀请出席北部门工作会议。先后走进人民大堂北大厅,钓鱼台国宾馆,中国作协, 北京四马台,人民日报海外版,与央视新闻频道、农业频道、中国科技报,参加会议时虑心向他们学习,并要求合影,(例如:全政协副主席王文元、社科院、中国作家、国务院新闻中心,人民日报社记者、著名作家、及等領导同志合影纪念。引起有关方面关注和高度重视还有全国劳模、省厅级领导同志、社会艺术家、出席高规格高峄论坛议,并同专业对口行业人员求教指导交流,这是我的文化人生真实写照。正如不少文友赞扬:吳信德干事业有壮志雄心,解决办报经费有毅力恒心,义务为社会作出贡献,赢得会员一片赞扬声!迎来人生喜悦的心态,导致八十周岁卸任文会长时,全县文学精英召开座谈会祝福老会长, 文学创作取得辉煌续业!并录视频纪念!
还有许多合影照片与发函通知书,至今还保留存档作永久纪念。另外,还有全国各地省厅级领导干部,我们主动去找他们交流向他们学习取经,同时在某些高规格的会议上,要他们的材料带回去宣传,如:湖北与江西两省联名出席会议代表,至今 18 年还保持与我们来往关系!这些都是我的文化人生真实写照, 也是我终身幸福的人生之路。简单地说幸福中有无限的苦恼,压力,艰辛,更 为突出来的明显矛盾就是资金问题,如何去解决落实。每期报纸至少千份以上, 还要邮寄外地会员,再加上开展话动支付活动经费,象车費,材料,全靠自己去上门乞讨,通过采访的形式,选择优秀企业家及社会上知名人士的支持,维持断续循环。
几十年来,先后在党报党刊发表文章,特别《光明日报》连续发表吴信德文章,感觉到党的政策精神实质做合格公民,文学受用者必读党报。吴信德先后在四十年来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在文学生涯奋斗岁月中,获省文化厅与省电影公司颁发的优秀放映员,一等放映员。再到放映技师职称。从刚起步 1983年开始进入写作,投稿四百多篇石沉大海。到 1986 年就喜见曙光,破土问世。
处女作短篇小说《选举》,发表湖北《芳草地》杂志。到 1995 年作品《故乡的英雄树》获文化部全国爱国主义征文优秀奖。1998 年加入安徽省作协,成为该县首批会员。2001 年,《希望的曙光》等三篇叙事短文被人民日报《大地月刊》选登。这是我创作的作品走进档次最高纪录。2003 年,我的散文《电影三下乡》第一篇走进国报,发表民革中央《团结报》。2007 年,首次议论文《九华旅游产业拉动池州经济发展》受到副市长桂林亲自致函吳信德给予鼓励表示感谢,并发表在《池州旅游信息》上。紧接着报告文学首次走进中央主流媒体《构建和谐社会固守文学家园》在中央宣传大报《今日信息报》发表。后陆续议论文《我对八月十五月儿圆不同看法》首次走进《北京文学》。散文《我与电影的情缘》首次走进国家级报刊杂志《中国报道》。后来还有《历山竹海醉游人》等三篇发表在香港《中外名牌》。《自驾游润物细无声》等两篇发表《中华工商时报》。还有《中国文化报》,《消费时尚》连续发表吴信德短文十四篇。《人物画报》发表三篇,其中《小人物大举措感动村民心》主人翁甄双喜评为池州市好人。2010 年中国作家杂志社授予吳信德全国优秀作家,作品《当我还没有辞除人间烟火…》等两篇获一等奖。作品入选《中国作家作品集》更特别令人兴奋,我的中长篇报告文学《办群众文化小报走自己特色之路》多达二十多家媒体转载。2022 年卸任会长后,又继续在家写作,尽管无经济条件夠买书号,但也先后整理编辑成书如:《尧乡古今》有书号,《健康东至》专门为县医院编辑成书。《奉献》 《筑梦尧乡》 《赞东至》 《东至历史文化》等近拾部个人著作。特别今年 2024 年,我的文学作品入选一次六篇,获得最高纪录,是《中国西部时报》推出的《新时代社会科学创新理论成果荟萃》。是《我的文化长征路》,作结束我的长篇报告文学。向各条友网友致敬!再见!
2024 年 3 月 28 日 作者 吴信德
标题:八十周岁退休老人 迎接国庆 75 周年献礼作品《长篇报告文学》
地址:http://www.whahsh.net/wmkx/37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