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08字,读完约2分钟

各地“黄金周”现象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物价、房价连年上涨的背景下,老百姓既担忧财富缩水又缺乏投资渠道的理财困境 近日

各地“黄金周”现象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物价、房价连年上涨的背景下,老百姓既担忧财富缩水又缺乏投资渠道的理财困境

最近,“中国大妈战胜华尔街鳄鱼”的段子在网上很受欢迎。 专家表示,段子只是个笑话,但各地“黄金周”现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物价、房价每年上涨的背景,老百姓担心财富减少和无投资渠道的理财困境。

中央财经大学民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永壮认为,尽管社会财富持续积累,但物价尤其是房价的连年上涨,极大地抵消了收入增长带来的“幸福感”。去年央行二次降息之后,银行活期存款利率长时间锁定为0.35%至0.385%,一年期储蓄存款利率为3%至3.3%,把钱存在银行里等于贬值已经成为共识。随着“货币幻觉”的日渐消退,老百姓对财富缩水的焦虑也在与日俱增。“抢金潮”的出现,同样折射了“中国大妈”面对通胀的焦虑情绪。

“抢金潮折射理财困境”

国务院快速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的雷薇认为,“中国大妈”抢购黄金的现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理财市场不发达,民间财富投资渠道过窄的现状。

自年下半年以来,监管陆续开闸,目前,取得资格的银行、信托、券商、基金企业、保险企业和期货企业均可以设计发行自己的资管产品。而尽管如此,我国目前的理财市场也仍是银行理财产品“一枝独秀”。

雷薇指出,绝大多数投资者都信任银行理财。 不是相信银行的理财能力,而是相信即使产品亏损,银行也一定会见底。 这种“刚性兑换”的文化恰恰违背了财富科技商品“代理理财”的本质。 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如果“刚性兑换”没有被打破,理财市场的价格体系必然会被投资者盲目追求高收益的冲动所扭曲。

“抢金潮折射理财困境”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指出,关联部门应加强监管,统一游戏规则,及时打破广泛存在于银行理财、信托理财中的“刚性兑付”文化,真正树立风险与收益高度挂钩的、多层次的理财市场;与此除外,还应加强理财市场的机构化和专业化程度,将散户的分散投资“基金化”。只有“中国大妈”们越来越多地把钱交给专业团队管理,才能真正驾驭更多而杂、更专业化的理财市场。

标题:“抢金潮折射理财困境”

地址:http://www.whahsh.net/wmjj/8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