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529字,读完约34分钟

导读:地方债余额或已达12万亿 债务循环黑洞超400亿地方债招标发行 超三分之一用于还旧债地方政府债务持续拉响警报 化解

导读:

地方债余额或达到12万亿的债务循环黑洞

超400亿地方债招标发行 超三分之一用于还旧债

地方政府债务持续拉响警报化解风险,呼吁改革创新措施

4万亿地方债负效应显现:银行冷落政府新项目

有必要建立管制地方债的法律基础

地方债余额或达到12万亿的债务循环黑洞

6月10日,审计署公布对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余额38475.81亿元的抽查报告,此数据比年增长了12.94%。该数据发布后,穆迪便在6月13日表示,其以此数据推算,从年末至年末,中国地方政府的直接和担保债务可能已经上升13%,至12.1万亿元。

“地方债余额12万亿 陷循环黑洞 三分之一用于还旧债”

在审计署发布报告的前一天,央行1-5月社会融资规模达到9.11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3.12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2%,呈现出惊人的增长率。 但5月新增信贷6674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258亿元,创近3个月新低,信贷诉求不足反映出实体经济疲软。

“地方债余额12万亿 陷循环黑洞 三分之一用于还旧债”

一边是社会融资总量“螺旋式”高速增长,一边是实体经济疲弱不振,那么,资金到底在哪里“空转”呢?

债务循环黑洞

很明显,资金供给与实体经济已出现了背离。

钱流入了哪里? 进入房地产市场了吗? 持续10年的房地产,目前仍处于“卖方”市场,价格和成交量上升明显,居民中长时间贷款和个人购房贷款确实有所增加。 但招商证券报告显示,自年5月以来,4季度房贷同比匀速增长15%,明显低于社会融资总量增速。 该报告认为,巨额存量债务的循环,才是吸收大量新增资金供给的首要方向。 简单地说,就是用大量的新资金供给代替原有债务,通过偿还债务利息,保证债务的可持续循环。

“地方债余额12万亿 陷循环黑洞 三分之一用于还旧债”

端午节假期首日,审计署公布的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审计报告,尽管未能完全拨开地方债“整座冰山”的迷雾,但审计署财政审计司负责人答记者问时的言辞已确定给出了审计的目的就是要“摸清地方政府性债务增长变化情况,揭示债务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风险隐患。”

“地方债余额12万亿 陷循环黑洞 三分之一用于还旧债”

为了证明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程度,审计署对债务率(债务余额对地方政府综合财力的比率、衡量债务规模大小的指标)、负债率)当年偿还额与地方政府综合财力的比率、当期债务偿还压力的指标)、逾期债务率的逾期逾期

其中,地方政府综合财力成为考核债务率和偿债率的一个重要概念。尽管审计署并没有解释影响政府综合财力的各种因素,但详尽披露了地方债面临的三重压力,分别是卖地收入下降、高速公路债务规模膨胀、二级公路偿债乏力。

“地方债余额12万亿 陷循环黑洞 三分之一用于还旧债”

很明显,负债率和负债率的指标出现了这样的景象,分子扩大,分母缩小,系统性债务风险扩大。

报告中提道,部分地区债务规模增长较快,一点省会城市本级的债务风险凸显。其中,14个省会城市本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已逾期181.70亿元,其中2个省会城市本级逾期债务率超过10%,最高的为16.36%。

由此,潜在风险随时可能爆发,但事实上,迄今为止,还没有出现过显性的地方政府债务和违反城市投债合同的例子。

逾期不愁、相安无事的背后正是通过“借新还旧”填补债务循环黑洞。这在报告中得到了印证,“由于偿债能力不足,一点省会城市本级只能通过举借新债偿还旧债,5个省会城市本级年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借新还旧率超过20%,最高的达38.01%。”

“地方债余额12万亿 陷循环黑洞 三分之一用于还旧债”

“巨额库存债务循环正在牢牢吸引大量资金的黑洞”一位国有大型内部人士表示,一般来说,如果库存债务中有到期的,就必须继续。 否则,债务循环将无法进行,违约将开始。

腾挪有术

根据中国审计局的报告,穆迪计算,到年底,中国地方政府的直接和担保债务可能上升13%,至12.1万亿元。

从债务资金来源看,年底债务余额中,78.07%的银行贷款仍是债务资金的首要来源,但这一规模占比正在缩减,较年下降5.6个百分点。

“从某种角度来说,是银行贷款的限制导致了向债券、信托、pe等的路径转换。 ”据这些国有银行人士介绍,该地方债在经济下滑、实体经济投资不足的背景下再度兴盛,最终“影子银行”、“政府循环隐性担保占上风。 ”。

丝毫没有疑问,城投债是支撑年基建投资快速增长的重要资金来源。其中年是城投债井喷之年,当年发行额1.27万亿,到期额997亿,净增加1.17万亿。截至年末,市场未到期城投债余额达2.5万亿。但年的债市监管风暴为这一冲量按下了“暂缓键”。

“地方债余额12万亿 陷循环黑洞 三分之一用于还旧债”

基础设施信托也是近两年来地方政府重要的融资渠道。 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的数据,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直接政信合作业务结余为6548.1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0.85%,环比增长30.56%,远远超过近几年平均2,300亿元的水平。

所谓“树大招风”,当信托渠道监管一紧再紧,融资租赁成为了另一个新欢。5月28日,经中国银监会批准,由华夏银行和昆明产业开发投资有限企业共同发起设立的华夏金融租赁有限企业正式开业后直奔云南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地方债余额12万亿 陷循环黑洞 三分之一用于还旧债”

当天开业典礼结束后,华夏金融租赁与云南省城市建设投资有限企业、昆明滇池投资有限责任企业签署了业务合作协议,为禄劝县团街镇卓干蒙古村进村公路路面硬化工程项目捐赠50万元。

“金融租赁企业背靠银行大股东,输血平台企业的渠道之一就是售后回租。”某国有银行旗下的金融租赁企业人士告诉记者,相比信托渠道,这种“类信贷”的业务操作方法简单,颇受青睐。

另一种方法是bt融资(是政府利用非政府资金承包部分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方法。 bt是build (建设)和transfer (传输)转让)这个英语单词的缩写)。 其基本模式是,某地方政府建设4座桥时,计划采用6亿5000万美元,但一分钱的资金也没有准备。 第一步,首先请城市建设商垫付4000万启动资金,承诺项目将给予城市建设商25%的利润率。

“地方债余额12万亿 陷循环黑洞 三分之一用于还旧债”

对城建商来讲,在利润驱使下,可以到处负债,甚至可以接受20%的融资价钱,中间有5个点以上利润差。而对地方政府来讲,4座桥轻松搞定,实实在在出了政绩。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金融经纪人扎堆,社会资金集中在平台、房地产行业,这两大行业的高回报拉高了整个社会的融资价格。

“如果无法支持10%甚至更高的资金价钱,根本借不到钱。”上述国有银行人士表示,导致的结果是,地方政府为了缓解资金压力,付出了更高的资金价钱和代价,这无异于饮鸩止渴,为今后的偿债埋下巨大隐患。

债务风险

如此,地方债务风险到底有多大,泡沫到底什么时候破?

一位地方市委办公室人士表示,从某种意义上说,风险不取决于债务规模,负债率等概念无效,只要经济增长、收入上升,举债者总是从未来收入中拿出一部分偿还旧债。 这样快速发展,也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常态。

这正是市长们举债背后的普遍逻辑。近日有媒体报道,“拿我们要点建设的某个城市新区来讲,现在那里的地卖50万一亩,但是整个基础设施上去了,价钱就是1000万一亩。你说我举债,给我5年时间,那边配套跟城区一样成熟,我投几百亿下去,1000个亿回来了。”

“地方债余额12万亿 陷循环黑洞 三分之一用于还旧债”

这一表态得到上述市委办公室人员的认可,他说,比如建设风景名胜区,公园景点建成后,地价上涨,招标商高价拿地,提取土地财政收入。 或者到省里寻求指标,将农业用地转为商业/住宅用地,再次提高地价。

“要注意的是,这一前提一定是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处在信用扩张周期的时候,在风控的前提下,地方政府适度举债是可以的。”上述市委办公室的人质疑道,但是有持续不断快速发展的经济吗?

6月13日,根据高盛集团投资管理部发表的报告,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在统计上基本分为8%,认为今后7年中国的经济平均增长率将下降到6%左右。

“而一旦经济下行,尽管从目前看总体风险可控,但局部潜在的债务风险却不得不防。”受访的专家们不无忧虑地提道,部分地方政府债务率过高,势必会成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的隐患。(.浙.江.在.线)

/ h// h// br /页面/ h /

超400亿地方债招标发行 超三分之一用于还旧债

据中国之声《信息纵横》报道,国内外经济学家谈论中国经济未来时,“地方债”似乎是一个永远绕不过去的词。

中国的地方债,是相对于国债来说的。指的是地方政府及地方公共机构发行的债券,目的是筹措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对于中国"地方债"的评价和预期,向来都有悲观和乐观两种观点。

在悲观的人眼里,中国的“地方债”就像水位持续上升的堰塞湖一样,随时都有“倾泻”的风险。 但是,对乐观主义者来说,目前的“地方债”与快速增长的中国经济相比,还不足以害怕潜在的危险。

近日,财政部与审计署相继发布关联报告,再度引起了人们关于"地方债"的讨论。财政部公告显示,首批地方政府债券于昨天(14日)招标发行,安徽、新疆、甘肃、福建四省区的债券发行总量为422亿元。

有媒体从一些省份的筹资计划中发现,三分之一以上的债务发行融资将用于偿还到期的地方债。

几乎同一时间,审计署发布的地方债报告则显示,36个地区去年底债务余额共计3.85万亿元,比年增加4409.81亿元,增长了近13%。

年确立的“地方债发行的基本”是抑制新增,逐步解决。 但是,为什么今天地方债的发行会像雪人一样大呢? 到底该怎么解决那个矛盾呢?

普通人债务多了,日子过得艰难,地方政府也是一样,也正因为此,人们更加关注"地方债"的情况。国家审计署的最新报告中,并没有提及全国地方债最新的总体规模,不过,国家审计署副审计长董大胜在上个月估计,目前各级政府总债务规模在15万亿元至18万亿元。即便数据动不动就以万亿计算,很多业内拆析人士仍然对此持保存态度,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强调,审计署列出的文案只是"表内"的审计情况:

“地方债余额12万亿 陷循环黑洞 三分之一用于还旧债”

(/h ) )鲁政委)确实在我的表上。 现在看得很清楚。 虽然是我在管理,但是有所谓的或者一部分。 目前审计局审查的原因是实质性的法律关系,但从实质性的经济摄取关系来说,审计尚不清楚。

鲁政委以江西赛维集团举例,现在地方政府的行为边界存在不清楚的地方:

(/h ) )鲁政委)比如说江西的塞维,塞维在它成为问题之前是一家民营公司。 本来和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没有任何关系,后来它陷入了困境,地方政府说我把它接过来,它进入了政府的表格。 那么,这是否要经过合法化的手续,如果这样的事件没有明确的定义,我想无论怎么审核,恐怕对地方政府的或有债务都不清楚。

“地方债余额12万亿 陷循环黑洞 三分之一用于还旧债”

越来越高的债务,成了地方政府难以名状的"痛",旧的窟窿堵不上,只能再借钱来还,就这样,债务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还不上债,银行的脸色也日益难看某股份制银行分行行长近日表示,5月份各家银行对于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新增额度大幅下降。此外,央行最新数据显示,5月份银行新增贷款出现了快速下滑。更值得关注的是,甚至出现了不少地方政府新批项目银行不批贷的现象。

“地方债余额12万亿 陷循环黑洞 三分之一用于还旧债”

鲁政委:其实我认为银行的基本出发点是基于收益和风险的平衡,大致上是基于两者的平衡,对完全支付本息的人,正常进行; 对于无法覆盖本金额度的地方,银行还是很谨慎的。

政府举债,凭的就是公共信服力,欠债不还,最终损害的只能是政府的形象,更会给我们的经济或金融体系带来负面冲击,甚至危及社会稳定。那么,这些高昂的债务究竟是怎么形成的?

在 年核定地方债时,确立的大体上是抑制新增,逐步解决。 鲁政委表示,除利息激增外,今天地方债的情况证明,新增债务管理不善,部分中央项目100%支付资金不到位,财权与事权不匹配。

鲁政委:既然这个项目是中央认为值得做的,如果是全国范围的,应该由中央财政来负担。如果仅仅受益于当地,就应该由地方财政来负担。为什么说,我们觉得这个项目有价值,又不给足够的钱呢?这是什么意思?这是不是隐含的给了地方政府举债的一个借口?

“地方债余额12万亿 陷循环黑洞 三分之一用于还旧债”

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表示,其实“地方债”本身并没有错。 一定的债务规模是帮助地方更好地快速发展,各地方政府必须贯彻自身快速发展战术,快速发展战术必须应对筹资问题,地方债务热衷于筹资也是不可避免的,但目前最大的核心是许多地方“债务不透明”

“地方债余额12万亿 陷循环黑洞 三分之一用于还旧债”

贾康:我们这几年已经登上厅堂的,现在每年已经抬高到3500亿的这个地方债,它代表了一个正确方向,要进一步的提高这方面的配套的机制建设的水平,进一步的增加登上厅堂的地方债的总量,让它逐渐的置换和替代隐性负债。

“地方债余额12万亿 陷循环黑洞 三分之一用于还旧债”

另外,对于已经存在的隐性债务,也不断出现借新还旧的问题,这是相关部门应该及时掌握新闻,对比之下控制了风险。

贾康:比如说首先盯住哪些负债率比很高的地区,还有哪些风险度比很高的项目,做好风险防范的之前的从业。那么再有就是在具体资金筹集以后如何运用方面加强全程的绩效判断的约束,要使举债取得的资金尽量用的合理,有应有的绩效。(.中.国.广.播.网)

“地方债余额12万亿 陷循环黑洞 三分之一用于还旧债”

[page]

地方政府债务持续拉响警报化解风险,呼吁改革创新措施

要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处理地方政府只知花钱、不想还钱的问题,除调整政绩考核体制之外,更重要的还要加快调整改革现行财税体制,完整分税制财政体制,让中央与地方在财权和事权的界定方面相对科学、合理,让地方不再过度依靠土地财政。

“地方债余额12万亿 陷循环黑洞 三分之一用于还旧债”

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随着前几天国家审计局最近发表的相关报告,再次引起舆论和公众的关注。 据媒体报道,截至年底,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余额为38475.81亿元,比去年增长12.94%。 从债务形成年度看,年及上年度贷款额为20748.79亿元,占53.93%; 年贷款6307.40亿元,占16.39%; 年借贷11419.62亿元,占29.68%。

“地方债余额12万亿 陷循环黑洞 三分之一用于还旧债”

从债务举借主体看,融资平台企业、地方政府部门和机构仍是首要的举借主体。从债务资金来源看,银行贷款和发行债券仍是债务资金的首要来源。从债务资金投向看,用于交通运输、保障性住房、土地收储和市政建设的债务支出增长较大。审计报告并且显示,此次抽查的36个地区年底政府性债务余额占全国总额的31.79%。截至年底,全国地方性债务总额为10.72万亿元。

“地方债余额12万亿 陷循环黑洞 三分之一用于还旧债”

庞大数额的地方政府债务也引起国际评级机构的关注和推测。 穆迪根据中国审计局的报告计算,从年末到年末,中国地方政府的直接和担保债务可能上升13%,达到12.1万亿元。 4月早些时候,惠誉也下调了中国长期本币债务评级。 其原因是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缺乏透明度,中国金融稳定的危险越来越高。

“地方债余额12万亿 陷循环黑洞 三分之一用于还旧债”

与此并且,国内不少拆析机构则认为,虽然从债务余额增长速度来看,地方债务年以来的两年中只增长了12.94%,似乎低于同期gdp和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但从当年举债规模占所有债务的比重来看,则高于gdp和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因为绝大多数地方债务都是以新债还旧债,并不断扩大政府债务规模。这意味着地方政府债务没有因为关联规定和要求在减少,而是继续在增长。而值得观察的是,随着"土地财政"规模的缩小,政府债务偿还的资金来源渠道也越来越窄,一点地方即便将土地出让收入所有用于偿还债务,也是"资不抵债"。

“地方债余额12万亿 陷循环黑洞 三分之一用于还旧债”

“地方债务如此膨胀,没有风险意识,除了业绩需要未来透明外,政府债务与财税体制的关系也是扭曲不可分割的。” 据拆解机构介绍,1994年推行的财税体制,此后一直没有调整。 2003年开放房地产市场,等于为地方政府的“堤内损失堤外补”挖了一个大口子。 这形成了公共财政和土地财政两种运行体系,土地财政的功能作用被地方政府发挥到极致,公共财政的功能作用大幅弱化,分税制财政体制的作用基本处于负和负的状态,政府债务与财税体制的关系严重扭曲,债务的增长完全不受财税体制的制约。 在财税体制运行过程中,如果能根据中央财政收入增长和事权规定情况,及时调整财税体制,将土地财政比较有效地纳入财税体制约束范围,土地财政就不能成为地方政府的首要依托。

“地方债余额12万亿 陷循环黑洞 三分之一用于还旧债”

不言而喻,要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处理地方政府只知花钱、不想还钱的问题,除调整政绩考核体制之外,更重要的还要加快调整改革现行财税体制,完整分税制财政体制,让中央与地方在财权和事权的界定方面相对科学、合理,让地方不再过度依靠土地财政。

“地方债余额12万亿 陷循环黑洞 三分之一用于还旧债”

与此不同,按照中央日前提出的“牢固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杠杆融资机制”的措施,改革和完善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机制,也是当前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之一。

近来持续关注并研究地方政府债务的国内评级机构联合资信拆析人士表示,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债券融资,目前的模式是"地方政府发行债券,中央政府代理偿还"。这种模式的利益是,首先,法律障碍比较小。由于我国有关法律规定,经国务院批准,地方政府可以发债,这就从根本上处理了地方政府能否发债的问题。其次,由于中央政府代理地方政府偿还地方政府债券,因为此地方政府债券的风险、新闻披露问题也基本得到处理,至少不是十分急迫,市场基本认同这种债券的风险,基本等同于国债。需要完整的实际就是国务院怎么批准地方政府发债、发债的规模问题,怎么督促和管理地方政府对债务的偿还问题。

“地方债余额12万亿 陷循环黑洞 三分之一用于还旧债”

“这些方面正是我国短期内需要完善改革和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机制的关键。” 联合资信解体者通过本报记者提出,要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和地方人大关于债券发行的决策、审批程序。 地方政府发债必须经地方人大讨论批准,地方政府必须向地方人大报告现行债券、债务规模、计划债务的发行额、时间、用途、偿债资金来源、计划、措施等。 地方政府债务发行报告由地方人大批准后,报请国务院批准。 在两国总预算范围内,国务院对地方国债的申请进行审查和批准。 关键要审查各地方政府的总债务规模、当年发行债务规模、债券筹集资金的用途、偿还能力和措施等。 为了使地方政府有比较确定的预期,能够制定比时间更长远的计划,必须研究制定地方政府债务发行规模和余额的管理标准和方法。 三要建立严格的债券清偿制度和报告制度。 必须建立严格的债券偿还规则,地方人大应将偿还资金纳入地方预算地方政府建立债务偿还专项账户,并及时清偿债务资金的地方政府应当约定中央政府可以将转移支付资金优先用于债券偿还、税收分配时债券本息偿还等 此外,政府还应承诺逐步提高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和预算收支的透明度,接受市场监督。

“地方债余额12万亿 陷循环黑洞 三分之一用于还旧债”

不仅如此,还应探索地方政府独立发债的融资机制。"地方政府独立发债、独立偿还模式,是比较彻底的地方政府发债机制。但是,这种机制的树立,需要比时间长的时间,需要越来越多的条件。"某市场机构拆析人士就此提出的四项条件包括:首先需要修改现有的关联法律,并制定新的法律法规,尤其要制定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法律法规。其次要处理地方政府的新闻披露问题。地方政府要独立发债,面对市场,需要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地方政府应有独立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支表等。这才能够让投资者来拆析地方政府的信用状况。第三要树立地方政府债券偿还风险的处置机制。地方政府如果偿还不了债券如何办?债权人在地方政府拖欠债务或者违约时,如果无法通过法院强制清偿,无法通过确定的制度安排保证行使债权人的权力,没有确定的风险处置机制,则债权人的好处就无法得到基本的保护,投资者对地方政府债务的投资就会受到根本性的影响。因为此,地方政府要独立发债,而且要独立承担责任,就必需要有新的法律来对地方政府违约、拖欠债务的处置进行规范。并且,也要对关联的决定人、责任人有具体的惩戒程序和标准。第四要赋予地方政府一定的税收、收钱权限。这是处理其在一定条件下增强偿债能力的重要手段和基础。(.金.融.时.报)

“地方债余额12万亿 陷循环黑洞 三分之一用于还旧债”

[page]

4出现4万亿元地方债的负面效应:银行冷落政府新项目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国家审计署公布的4万亿地方债务的负效应,早已在银行渠道显现。

一家股份制银行分行行长昨天在南都记者看来,5月份各银行向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额大幅下降。 许多项目的地方政府在获得批准后,很难在银行获得贷款,资金完成率很低。 “”

地方融资平台新增贷款下滑的另一个佐证是,央行最新数据显示,5月份银行新增贷款出现了快速下滑。而信贷下滑的另一个主因是,公司比较有效融资诉求放缓,"不是银行不贷款,是符合条件的顾客越来越少。"昨日,珠三角一家农商领域务员向南都记者抱怨。

“地方债余额12万亿 陷循环黑洞 三分之一用于还旧债”

“不是银行不融资,而是满足条件的顾客在减少。” 昨天,珠三角某农商领域办事员抱怨南都记者,应酬颇多。 因为随着公司的信用诉求持续疲软,银行对高质量顾客的争夺越来越激烈。

南都记者获悉,银行信贷政策变化使得市场竞争加大,在珠三角一家农商行做中小型企业贷款的业务员小吴最近应酬更加频繁。"以前也需要抢顾客,只是没有现在抢得这么厉害。"小吴说,目前其所在的分行已经停止了对贸易等领域的贷款,而对于一点高质量顾客则在信贷上给予足够的保证,这些顾客也成为各家银行信贷员的眼中的"香饽饽"。

“地方债余额12万亿 陷循环黑洞 三分之一用于还旧债”

但是,与高质量公司的顾客待遇不同,以前是信用巨头的“铁公鸡”现在有点受到银行的冷遇。 银行分行行长南都记者表示,拉动银行融资投入的大公司是地方融资平台,但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问题更加受到关注,出于风险考虑,银行对政府融资平台的态度更加严峻,5月份,各银行对融资平台 许多项目的地方政府在获得批准后,很难在银行获得贷款,资金完成率很低。 “”他认为,虽然地方政府没有停止审查新项目,但银行信贷支持明显放缓,直接导致了银行5月信贷规模的下降。

“地方债余额12万亿 陷循环黑洞 三分之一用于还旧债”

南都记者采访多个银行获悉,由于实体经济复苏缓慢,面对不良,银行在挑选顾客时也越来越多地考量风险因素和价钱因素。还有银行信贷部负责人表示,目前部分银行出于对价钱的考量,已经停止了对房贷和批发贷等品种的审批。

“地方债余额12万亿 陷循环黑洞 三分之一用于还旧债”

针对 月信用下跌,一家城商行分管信用的副行长也向记者表示,这与银行的考核压力有关。 “银行习性地将脉冲放在第一季度。 关于贷款,第二季度当然要缩小新贷款的投入量”。 该副总裁表示,今年实施了新的资本充足率标准,银行资本充足率频繁触发红线,但5月存款波动较大,银行间资金紧张,5月新增贷款减少,与部分银行季度考核紧缩政策有关。

“地方债余额12万亿 陷循环黑洞 三分之一用于还旧债”

除了考核的压力,广州一家股份制银行分行行长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越来越多原因在于比较有效诉求的减少和银行对于风险的考量。他指出,实体经济的复苏比预期要慢得多,在内外需整体疲软的情况下,来自公司的比较有效融资诉求进一步放缓。而随着各地不良的加大,银行对于风险的考量加大,特别是对于一点产能过剩的领域,各家银行对信贷结构进行调整,在信贷投放上更加谨慎,导致符合条件的顾客越来越少。"这直接导致了信贷投放的放缓。"该行长表示,在此背景下,银行正在进领域务的转型,特别是对信贷结构进行调整,告别以前传下来靠信贷规模扩张实现利润的路径依靠。(.财.经.网)

“地方债余额12万亿 陷循环黑洞 三分之一用于还旧债”

[page]

有必要建立管制地方债的法律基础

审计署本周一发布的审计报告称,截至年底,抽查的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余额超过3.8万亿元人民币,较年底增长近13%,其中,11个省本级和13个省会城市本级年债务规模比年有所增长,尤其4个省本级和8个省会城市本级债务增长率超过20%。

“地方债余额12万亿 陷循环黑洞 三分之一用于还旧债”

这看起来确实很严重,但难怪国际评级机构和国内专家对地方债风险“悲观”。 他们认为,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已经“脱离可控制的范围”,有可能引发比美国住房市场崩溃更大的金融危机。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大幅增加是从2008年开始的。那一年中国政府放松了借款限制,以推动中国经济安然渡过全球金融危机。到目前,各级地方债务总额据估计介于10万亿至20万亿元人民币之间,在规模上相当于中国经济的20%至40%。

“地方债余额12万亿 陷循环黑洞 三分之一用于还旧债”

国家曾年进行大规模地方债务摸底调查,时隔两年重新调查,也表明了国家对坚持失控的地方债务规模的担忧。 审计署表示,要搞清楚去年以来地方政府债务增长的变化情况,搞清楚债务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风险隐患,促进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 结果表明,地方政策性债务管理存在偿债压力大、新增还款率高、变相融资突出等问题。

“地方债余额12万亿 陷循环黑洞 三分之一用于还旧债”

虽然对中国地方债务的规模和风险在专家中可能还有争议,但我们认为,宁可把事件估计得严重一点。因为对中国脆弱的经济结构来讲,一旦因地方债的风险问题引起金融危机,并传导到实体经济,进而引发连锁反应,其对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乃至国家稳定产生的危害,可能确实要超过美国的次贷危机。这并非危言耸听。

“地方债余额12万亿 陷循环黑洞 三分之一用于还旧债”

从我国地方债产生的原因来看,原溯源是地方政府产权、事权分配不协调、举债意愿和举债约束失衡的结果,因此有着独特的生成逻辑和快速发展路径。 具体来说,地方政府过于庞大的事权与有限的财权之间的矛盾是形成地方债务风险的最重要和最根本的原因。 其次,地方政府强烈的投资冲动与投资约束不足之间的矛盾也导致了贷款投资的高涨。 再者,由于公共投资体制不健全,民间资本进入门槛高,投资风险持续集中于地方政府。 另外,中央政府转移支付政策不完善也对地方债务风险的形成负有一定的责任。

“地方债余额12万亿 陷循环黑洞 三分之一用于还旧债”

对于这些问题,应当采取比较有效措施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抓紧树立和完整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管理和风险预警机制,实现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全口径管理和动态监督,切实防范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目前,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不够完整。国家尚未出台统一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虽然部分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点债务管理制度,但地方政府性债务的规模控制、预算管理和风险预警等管理仍显薄弱。所以,必需加强这方面的制度建设。但最根本的,是要改革财政体制,树立公共预算,使地方政府做到财权和事权相一致;并且,各级政府也要改变决定方法,加强对政府公共投资的约束和监督。

“地方债余额12万亿 陷循环黑洞 三分之一用于还旧债”

这是一项比较耗费时间的改革。 目前在地方债务问题上,紧迫的任务之一是建立地方筹资和解决债务问题的法律框架。 事实上,财权和事权划分的不确定和政府间转移支付中的讨价还价也直接关系到这种法律上的模糊性。 因此,要加强地方政府的举债约束和债务管理,引导地方债务快速发展走向规范化,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现状,尽量与国际接轨,需要国家不断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规定,特别是要尽早完成《预算法》的修订。 (北.京.青.年.报) )。

“地方债余额12万亿 陷循环黑洞 三分之一用于还旧债”

[page] 导读:

地方债余额或达到12万亿的债务循环黑洞

超400亿地方债招标发行 超三分之一用于还旧债

地方政府债务持续拉响警报化解风险,呼吁改革创新措施

4万亿地方债负效应显现:银行冷落政府新项目

有必要建立管制地方债的法律基础

地方债余额或达到12万亿的债务循环黑洞

6月10日,审计署公布对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余额38475.81亿元的抽查报告,此数据比年增长了12.94%。该数据发布后,穆迪便在6月13日表示,其以此数据推算,从年末至年末,中国地方政府的直接和担保债务可能已经上升13%,至12.1万亿元。

“地方债余额12万亿 陷循环黑洞 三分之一用于还旧债”

在审计署发布报告的前一天,央行1-5月社会融资规模达到9.11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3.12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2%,呈现出惊人的增长率。 但5月新增信贷6674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258亿元,创近3个月新低,信贷诉求不足反映出实体经济疲软。

“地方债余额12万亿 陷循环黑洞 三分之一用于还旧债”

一边是社会融资总量“螺旋式”高速增长,一边是实体经济疲弱不振,那么,资金到底在哪里“空转”呢?

债务循环黑洞

很明显,资金供给与实体经济已出现了背离。

钱流入了哪里? 进入房地产市场了吗? 持续10年的房地产,目前仍处于“卖方”市场,价格和成交量上升明显,居民中长时间贷款和个人购房贷款确实有所增加。 但招商证券报告显示,自年5月以来,4季度房贷同比匀速增长15%,明显低于社会融资总量增速。 该报告认为,巨额存量债务循环才是吸收大量新增资金供给的最重要方向。 简单地说,就是用大量的新资金供给代替原有债务,通过偿还债务利息,保证债务的可持续循环。

“地方债余额12万亿 陷循环黑洞 三分之一用于还旧债”

端午节假期首日,审计署公布的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审计报告,尽管未能完全拨开地方债“整座冰山”的迷雾,但审计署财政审计司负责人答记者问时的言辞已确定给出了审计的目的就是要“摸清地方政府性债务增长变化情况,揭示债务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风险隐患。”

“地方债余额12万亿 陷循环黑洞 三分之一用于还旧债”

为了证明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程度,审计署对债务率(债务余额对地方政府综合财力的比率、衡量债务规模大小的指标)、负债率)当年偿还额与地方政府综合财力的比率、当期债务偿还压力的指标)、逾期债务率的逾期逾期

其中,地方政府综合财力成为考核债务率和偿债率的一个重要概念。尽管审计署并没有解释影响政府综合财力的各种因素,但详尽披露了地方债面临的三重压力,分别是卖地收入下降、高速公路债务规模膨胀、二级公路偿债乏力。

“地方债余额12万亿 陷循环黑洞 三分之一用于还旧债”

很明显,负债率和负债率的指标出现了这样的景象,分子扩大,分母缩小,系统性债务风险扩大。

报告中提道,部分地区债务规模增长较快,一点省会城市本级的债务风险凸显。其中,14个省会城市本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已逾期181.70亿元,其中2个省会城市本级逾期债务率超过10%,最高的为16.36%。

由此,潜在风险随时可能爆发,但事实上,迄今为止,还没有出现过显性的地方政府债务和违反城市投债合同的例子。

逾期不愁、相安无事的背后正是通过“借新还旧”填补债务循环黑洞。这在报告中得到了印证,“由于偿债能力不足,一点省会城市本级只能通过举借新债偿还旧债,5个省会城市本级年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借新还旧率超过20%,最高的达38.01%。”

“地方债余额12万亿 陷循环黑洞 三分之一用于还旧债”

“巨额库存债务循环正在牢牢吸引大量资金的黑洞”一位国有大型内部人士表示,一般来说,如果库存债务中有到期的,就必须继续。 否则,债务循环将无法进行,违约将开始。

腾挪有术

根据中国审计局的报告,穆迪计算,到年底,中国地方政府的直接和担保债务可能上升13%,至12.1万亿元。

从债务资金来源看,年底债务余额中,78.07%的银行贷款仍是债务资金的首要来源,但这一规模占比正在缩减,较年下降5.6个百分点。

“从某种角度来说,是银行贷款的限制导致了向债券、信托、pe等的路径转换。 ”据这些国有银行人士介绍,该地方债在经济下滑、实体经济投资不足的背景下再度兴盛,最终“影子银行”、“政府循环隐性担保占上风。 ”。

丝毫没有疑问,城投债是支撑年基建投资快速增长的重要资金来源。其中年是城投债井喷之年,当年发行额1.27万亿,到期额997亿,净增加1.17万亿。截至年末,市场未到期城投债余额达2.5万亿。但年的债市监管风暴为这一冲量按下了“暂缓键”。

“地方债余额12万亿 陷循环黑洞 三分之一用于还旧债”

基础设施信托也是近两年来地方政府重要的融资渠道。 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的数据,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直接政信合作业务结余为6548.1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0.85%,环比增长30.56%,远远超过近几年平均2,300亿元的水平。

所谓“树大招风”,当信托渠道监管一紧再紧,融资租赁成为了另一个新欢。5月28日,经中国银监会批准,由华夏银行和昆明产业开发投资有限企业共同发起设立的华夏金融租赁有限企业正式开业后直奔云南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地方债余额12万亿 陷循环黑洞 三分之一用于还旧债”

当天开业典礼结束后,华夏金融租赁与云南省城市建设投资有限企业、昆明滇池投资有限责任企业签署了业务合作协议,为禄劝县团街镇卓干蒙古村进村公路路面硬化工程项目捐赠50万元。

“金融租赁企业背靠银行大股东,输血平台企业的渠道之一就是售后回租。”某国有银行旗下的金融租赁企业人士告诉记者,相比信托渠道,这种“类信贷”的业务操作方法简单,颇受青睐。

另一种方法是bt融资(是政府利用非政府资金承包部分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方法。 bt是build (建设)和transfer (传输)转让)这个英语单词的缩写)。 其基本模式是,某地方政府建设4座桥时,计划采用6亿5000万美元,但一分钱的资金也没有准备。 第一步,首先请城市建设商垫付4000万启动资金,承诺项目将给予城市建设商25%的利润率。

“地方债余额12万亿 陷循环黑洞 三分之一用于还旧债”

对城建商来讲,在利润驱使下,可以到处负债,甚至可以接受20%的融资价钱,中间有5个点以上利润差。而对地方政府来讲,4座桥轻松搞定,实实在在出了政绩。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金融经纪人扎堆,社会资金集中在平台、房地产行业,这两大行业的高回报拉高了整个社会的融资价格。

“如果无法支持10%甚至更高的资金价钱,根本借不到钱。”上述国有银行人士表示,导致的结果是,地方政府为了缓解资金压力,付出了更高的资金价钱和代价,这无异于饮鸩止渴,为今后的偿债埋下巨大隐患。

债务风险

如此,地方债务风险到底有多大,泡沫到底什么时候破?

一位地方市委办公室人士表示,从某种意义上说,风险不取决于债务规模,负债率等概念无效,只要经济增长、收入上升,举债者总是从未来收入中拿出一部分偿还旧债。 这样快速发展,也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常态。

这正是市长们举债背后的普遍逻辑。近日有媒体报道,“拿我们要点建设的某个城市新区来讲,现在那里的地卖50万一亩,但是整个基础设施上去了,价钱就是1000万一亩。你说我举债,给我5年时间,那边配套跟城区一样成熟,我投几百亿下去,1000个亿回来了。”

“地方债余额12万亿 陷循环黑洞 三分之一用于还旧债”

这一表态得到上述市委办公室人员的认可,他说,比如建设风景名胜区,公园景点建成后,地价上涨,招标商高价拿地,提取土地财政收入。 或者到省里寻求指标,将农业用地转为商业/住宅用地,再次提高地价。

“要注意的是,这一前提一定是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处在信用扩张周期的时候,在风控的前提下,地方政府适度举债是可以的。”上述市委办公室的人质疑道,但是有持续不断快速发展的经济吗?

6月13日,根据高盛集团投资管理部发表的报告,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在统计上基本分为8%,认为今后7年中国的经济平均增长率将下降到6%左右。

“而一旦经济下行,尽管从目前看总体风险可控,但局部潜在的债务风险却不得不防。”受访的专家们不无忧虑地提道,部分地方政府债务率过高,势必会成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的隐患。(.浙.江.在.线)

标题:“地方债余额12万亿 陷循环黑洞 三分之一用于还旧债”

地址:http://www.whahsh.net/wmjj/7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