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 作者:樊蓓蕾 张琬婷 王海泉
联系方式:029-87080057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保护治理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开展“保护母亲河”行动,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组建了沿黄涉农高校学子观“大河之治”内蒙古分队,围绕沿黄流域治理、生态保护、乡村文明、黄河文化传承等主题,前往内蒙古包头市、鄂尔多斯市等黄河上游地开展政府践学、乡村调研、巡河护河、文化探访等实践活动,将知识所学与国家黄河治理所需相结合,共同创造新时代黄河大合唱的青春篇章。
观千秋共治变迁,黄河治理绿色启航
从巍巍昆仑到泱泱渤海,一场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已经奏响。实践队赴黄河水利委员会宁蒙水文水资源局座谈参观,宁蒙水文局党委书记、局长曹大成向队员们详细介绍了对宁夏至内蒙古黄河流域治理措施与取得的成效,此外,副局长裴云带领实践队实地参观了黄河宁蒙水环境监测中心实验室、水情会商中心及创新实验室等,同学们认识了各类监测仪器及创新设备的功能和运行原理,并了解到在“数字孪生黄河建设规划”指导下治黄措施从过去的零散化、无序化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变迁过程。同学们充分将自身研究方向与黄河流域水资源治理开发前沿热点相结合,在参观践学中激扬青春力量,激发奋斗热情。
图 团队成员与宁蒙水文水资源局领导干部们进行座谈交流
探两岸乡村文明,谱写流域发展篇章
实践队伍深入走访麻池古城,麻池七村,小召湾村等两村一古镇,走进田间地头,与村民们面对面交流。了解了黄河沿岸“小”村与“大”村的发展状况,更全面深入了解了黄河流域乡村的日常生活变迁,特别是麻池古城,吕布故里昭君出塞地,包头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古城遗迹。成员们现,随着乡村振兴政策的不断深入和黄河生态治理的持续推进,村民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从饮水安全到农业灌溉,从生态环境改善到文化旅游兴起,每一个细节都谱写着黄河流域发展的新篇章。
守黄河自然湿地,共绘生态保护蓝图
包头黄河湿地正处黄河几字弯顶端、上中游交界地带,属于稀缺的内陆高纬度湿地,是候鸟迁徙的重要驿站,也是300万人民日常用水的生命线。实践队伍来到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宣教中心,在包头林草局湿地保护中心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认识了湿地在净化水质、固碳释氧等方面的重要性,随后进行座谈,了解了当地政府和环保组织在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方面的努力,并深刻认识到,只有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图 团队成员与包头林草局湿地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学习交流
感大河汤汤风采,探寻黄河文明印记
“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是团队此行的重要探索目标。实践团队走入黄河历史博物馆,通过讲解员的介绍全面了解了宁蒙河段防凌工程“联合调度,科学防凌”的体系。在这里不仅见证了黄河的壮阔景象,更深入挖掘了沿岸的文化遗产,如古老的灌溉系统、传统的农耕文化以及与之相关的民俗风情。这里每一处遗迹,每一块石碑,都是黄河文明深沉而悠久的印记,激励着新一代青年更加珍视这份珍贵的文化瑰宝。
图 团队在包头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博物馆合影留念
护百姓岁月安澜,致敬榜样砥砺前行
三十三载挽救三百多条生命,巡堤救人守护万家平安——“黄河边的生命守望者“王金清和”王三救援队“多年来扎根在黄河岸边见义勇为,守护黄河安澜、勇救落水人员的事迹,在黄河两岸和内蒙古自治区夫地广泛传播。队员们深切感受到了救援人员真坚韧不拔、自我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黄河和我们中华民族休戚与共长达五六千年,在漫长的历史时空里,以其丰厚的人文底蕴、奇特的自然景观和丰饶的物产,养育和造就了中华文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作为西农资环学院的学子,未来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投入到生态环保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事业中,为实现“一河清水向东流”的美好愿景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 团队成员对王三救援队进行采访
图 团队成员与包头水文站工作人员在黄河边交流学习
标题:青春一路向北 守护黄河安澜
地址:http://www.whahsh.net/wmkx/38173.html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