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92字,读完约7分钟
从克里木的时候开始,音乐和现代艺术就有着无法言喻的特殊关联。 发起这项新艺术运动的分离派绘画大师,在音乐之都维也纳留下了许多影响后世的巨作。 最有名的是维也纳分离派会馆收藏的壁画“贝多芬横向装饰带”。 围绕幸福这个主题,奶油制作了长34米、高2米的u行壁画。 在与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四乐章巧妙吻合,营造出绘画与音乐的伟大共鸣,完成了人类艺术史上不可忽视的跨界合作的时候,奶油的先锋风格备受质疑。 他始终以经历过同样深刻风暴的贝多芬为偶像和灵感,以艺术突破和改革创新为目标。
事实上,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音乐与先锋绘画的融合达到了高峰。 但是,随着音乐工业化、碎片化、新闻化时代的到来,这种跨界现象逐渐减少。 文艺界的墙壁越来越厚,绘画越来越成为专辑的封面和宣传册。 到今天为止,经常看到绘画作为嘉宾出现在音乐作品中,但真正的共生同创越来越少。
因此,当这座山的“万物:与动物的相遇”出现在人们面前时,其初衷的深度和过程的丰富性实在令人惊讶。 这是关于世界,关于人与自然的专辑,也是将音乐与绘画艺术融合的先驱尝试。 这座山的所有人和好妹妹秦昊、张小厚、陈粒、粒粒、焦迈奇、王加一、陈婧霏共唱了8位当代艺术家,以动物为灵感,以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了世界、社会、内心对自我的思考和沉淀。
文化产生的同时迅速发展到一定程度,只有融合的不同文化融合,才能产生更高层次的文化。 季羡林先生这样说。 这种融合和进化,是《万物:与动物相遇》的精髓。
疫情中的思考:人与人的关系、音乐与绘画的对照
对这次项目策划的西韬来说,“万物:与动物的相遇”的诞生,很大程度上来自于魔法年。 年遭遇瘟疫,西韬和这座山的合唱者们被关在家里。 1、2月左右,几乎不能外出。 我一个人在家的话,会重新思考很多问题。 西韬说,思考人与人的关系,思考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
西韬决定用一张专辑来表达这个想法。 他决定让主题与万物,也就是动物相遇。 万物代表着包容性、多样性,代表着无限的可能性,而动物既是自然的、原始的力量,也是人类最初的样子。 这样的初衷和创意,得到了所有倡导者的认可。
有兴趣的是动物的选择过程。 在微信群里,西韬抛出命题作文,像人类以第一的感觉说出动物一样唱歌。 收集后,西韬给各动物编号,洗牌后,让人抽签,谁拉了哪种动物,就跟着该动物创作。 就像游戏一样。
这个过程是主观的、无序的,每个人都觉得有参与。 韬氏对歌手们只提出了一个要求。 不要想自己是什么风格,歌曲受欢迎与否,纯粹从自己出发,从灵感出发,以此为实验,大胆尝试正式专辑中不尝试的东西。
根据同样的要求,西韬找到了目前备受瞩目的八位当代艺术家。 他们是犹大、时永骏、佐藤晋也、黄一山、武晨、唐永祥、daniel sueiras、邱瑞祥。 从中国本土的85后到异国的70后,各自的经验和观点不同,对音乐和主题的理解也不同。
为了创作让所有人独立不受干扰,西韬没有特意让艺术家听好曲子。 但是,艺术家们可能有别的默契,但画与歌之间总是有相似的共鸣点。 比如,好妹妹和犹大。 他们拉的动物是海豚,不经意间把粉红色选为问题眼。 好妹妹作的歌,犹大的画名叫《海豚和伙伴的浪漫之旅》,在波涛闪烁的海面上,粉红色的海豚戴着貂空,平静、梦幻、辽远。
多年前,白岩松采访哲学家赵鑫珊时问:现在的科学技术进步那么快,我们已经不用100年前的物质产品了,为什么还要读100年前的书,欣赏100年前的艺术作品呢?
他得到的答案是“因为人性进化缓慢”。
这可能就是《万物:与动物相遇》创作偶然的缘分。 因为人性的进化是缓慢的,人们对美丽事物的认识不会衰退。 因为艺术总是人性的根源而走投无路。
形式中的改革创新,形而上的哲思
萤火虫的创作也有很大的影响。 陈婧霏一拿到命题,就想写出和以前流传下来的意义上的萤火虫完全不同的观点。 她想到了dc漫画中的角色在事故中烧伤,引起心理扭曲,沉迷于纵火的超级小人萤火虫。 这是一首充满社会思考的歌,她说。 “我希望所有本性善良但受委屈的人在虚拟世界里随心所欲地生活,消除怨恨。
歌词中,她写道:“最危险,但你心中的冷漠。”
与此相对,邱瑞祥的画《萤》。 这位原本以慢速闻名的画家,在几个月的时间里画了6幅主题画,但一度被萤火虫压扁。 最终,他创作出了不那么具象的作品。 厚厚的暗层中,有些明黄,意境与歌曲出奇的相似。
如果说萤火虫是创意上的突破,那么陈粒替身粒制作的《穿山甲》就是形式和概念上的先锋挑战。 第一首歌以幻想的电子琴为基础,低沉地歌唱,旋转上百圈,转动手指一千次,变得轻柔。 粒说:这首歌听着听着就分心,很适合累的时候听。 累的时候,想想穿山甲穿山。 明明那么可爱,却那么痛苦。
比起有粒粒的歌曲,意识流更深刻的是画家武晨为了贯彻山甲而创作的《无题》。 在画中,他把具象的穿山甲描绘成了抽象的白色迷宫。 深绿色的背景蕴含着自然,浑浊的底色透露着新闻世界的混乱,穿山甲给人一种难以分辨、充满争议的印象。 武晨解:对大多数住在城市的人来说,穿山甲是一个熟悉而陌生的存在。 它与屠杀、食用、疾病、野生动物保护等联系在一起,成为新闻时代充满争议的形象。
根据西韬的说法,无论是萤火虫还是穿山甲,无论是唱歌的人还是艺术家都做出了不同寻常的突破之作。 这些作品不仅有形式上的改革创新,还有更有形的社会哲学和内省。
韬说:我们的社会面临着所谓的大数据,也就是算法的来袭,它们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审美和认识的同质化。 我们想用这样的音乐作品和艺术作品向大众提醒多样的美,从而让大家摆脱固有的审美,去思考不同的东西。
看到万物,万物反映人心
科学技术带来了新闻的爆炸,信息轰炸带来了碎片化,碎片化带来了艺术之间的鸿沟。 艺术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在这期间人性总是大于理性,自觉大于意识。 我们见过的最美的艺术大多来自互通和共融。
1874年,穆索尔斯基去世的挚友维克多·; 阿里山大罗维奇·; 哈特曼的画前设立了钢琴组曲“绘画展览会”,各自在绘画的意境中展开。
1971年,约翰·; 列侬受小野洋子的行为艺术启发,写下了名作《想象》。 这是一首没有爱和自由语言的歌,却成为了一代人心中的圣歌。
坂本龙一和贝尔火炬、久石让和宫崎骏、格伦·; 手持和约翰·; 螃蟹、电影和音乐的协同效应更是不胜枚举… …
正如梁文道提出的,如果有一万人,这一万人去看展览,听音乐会,买当地严肃作家的作品,我们的世界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只有一个主题、一个思想,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被体现出来,才能获得持久的生命力,给世界带来变化。 这是这座山创造《万物:与动物相遇》的最终理想。
根据西韬的说法,《万物》系列的未来一定会与更广阔的世界相遇。 音乐、绘画、行为艺术、装置艺术… … 每一个人的职业生涯,都是为了用更明亮的眼睛看世界,世界上所有事物的折射,都是每个人心中的想法。
《万物:与动物的邂逅》将从9月14日开始在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音乐、applemusic等国内外各音乐平台陆续发售。 专辑内的8张单曲每周一、周四分别发售一张,以这样的频率与大家见面。 当音乐和绘画遇到动物时,奇妙的音乐之旅就开始了。 专辑也不是结束。 《万物:与动物的相遇》
标题:“《万物:与动物相遇》先导片上线,万物间看见人心,艺术中体验多元”
地址:http://www.whahsh.net/wmyl/1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