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23字,读完约4分钟
“赵卫明、赵志民俩兄弟;贺喜红、舒细娥俩妯娌,从来没有吵过架,拌过嘴,和和气气过日子,安安心心当老板,稳稳当当赚大钱。”走进湖南省双峰县花门镇中心村,82岁的赵玉中老人,对赵卫明俩兄弟赞不绝口:“我是看着他兄弟俩长大的,从他俩兄弟创业致富、聚妻生子,子女成人,到如今家庭和睦,妯娌团结,都清清楚楚,为全村树立了榜样。”
“这样的家庭确实少,尤其是俩妯娌,更是亲姐妹一样,我们都嫉妒眼红了。”64岁的赵大娘紧跟话题:1994年,卫明新婚的妻子贺喜红没随丈夫外出创业,在家照顾年迈多病的奶奶20多年,擦身、洗澡、喂饭、换衣服,没有一句怨言,口啤相当好,直到2018年96岁奶奶病故,风风光光送上山,孝顺老人的美德和家风,在当地传为美谈。
“2014年,赵志民夫妻把侄儿侄女带在身边,生怕亏待俩姐弟,比亲生的还要亲,送姐弟双峰县城读书,照顾得无微不至,学习生活两不误。”56岁的舒大妈,也对志民夫妻俩翘起大姆指:历时7年,把侄儿侄女都培养成大学生。如今,侄女在杭州工作,捧上铁饭碗,并结婚成家了。侄儿也荣幸地进入空军某部队服役,圆上了军人梦。今年5月14日母亲节,侄儿特从部队邮来鲜花,表达对婶婶的感恩之情。
赵卫明、赵志民俩兄弟,地地道道的中心村人,是从农村一步步打拼创业,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的老板。现年53岁,住云南省昆明市世纪城3栋2单元6楼的赵卫明,说起打拼经历,往昔的艰苦岁月勾起了深深的回忆:幼年丧母,靠父亲打零工的微薄收入,维持一家五口的生计。15岁那年,看到白发苍苍的奶奶和日渐消瘦的父亲,还有渴望读书的弟弟和不懂事的妹妹,读了一年初中的我毅然远赴昆明打工,家里的农作和照顾奶奶、父亲、妹妹的重担全部落在年纪尚小的弟弟志民的肩上。迫于生活压力,1994年自主创业,可创业之路困难重重,是志民弟弟和弟媳一次次的倾囊相助和鼓励,才让我坚持下来。为了我的创业梦想,弟弟和弟媳终日奔走在借贷和求亲告奶的路上,是弟弟弟妹的坚守和赤诚,终于感动了苍天。2008年,我从一个打工仔蜕变成拥有300多人干活的建筑老板了。随着一个个工程的竣工落地,腰包慢慢地鼓起来了。这一切的一切,得益于弟弟弟妹的鼎力扶助呵。
“1994年上半年哥哥结婚后,嫂嫂留在家里照顾年迈的奶奶,我随哥哥来到昆明一起包工程。2000年与舒细娥喜结伉俪,我仍然搞建筑,她在昆明做建材生意。10年后的2001年,年事已高的岳父岳母需要照顾,就从昆明回到花门,不久在县城创办了“皇朝家私店”,直到现在。”赵志民说。
“赵卫明兄弟俩不简单,卫明是企业老板,志民是共产党员,舒细娥是县人大代表,铺起了全村脱贫致富之路。”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彭勃,对卫明兄弟倆赞赏有加:80年代,是赵志明在昆明包工程的最红火年代,建筑队伍达到300多人,大部分是从花门带出来的家乡人,现有不少手里做事的老乡都当上了老板。自己富了,带动全村乃至全镇的人共同富裕。赵志民夫妻在县城里建起家俬店,也安置了30多名家乡的留守妇女在店里就业,奔上脱贫致富的幸福快车。尤其是兄弟俩热心公益事业,更是我辈楷模。疫情防控,赵志民向镇疫情防控指挥部,一次就捐助了口罩、消毒液等数额较大的抗疫物资。村部、学校、公路、水利、亮化等项目建设,都是他兄弟俩捐资建设的,10多年来,至少超过100万元了,赢得了村民的赞扬和良好的声誉。
“每到中秋节和春节,兄弟俩就上门慰问来了。”该村66岁的赵奶奶,数落着他兄弟俩的好处:从2008年开始,15年来从未间断,全村30多户困难家庭和70岁以上的老人走一个遍,中秋送月饼,春节每户不少于600元的红包,这么多年来,送了多少慰问金和礼品,谁也算不清了,一句话,愿好人平安,平安一生。
王玖华
标题:2对夫妻2个家庭 演奏和谐文明幸福“三步曲”
地址:http://www.whahsh.net/wmkx/33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