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464字,读完约9分钟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年7月19日金盛人寿正式翻牌为“工银安盛人寿保险有限企业”(以下简称工银安盛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年7月19日,金盛人寿正式宣布“工银安盛人寿保险有限企业”(以下简称工银安盛) ) ) ) ) ) ) )的信息还留在耳边。 目前,中国工商银行和法国安盛集团的这场“银保婚姻”,已经有一年的光景。
在这家中法合资的保险企业里,如果说不分你我,不分中外方,显然是客套话。
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哲明代表安盛,执行副总裁郭超代表工银; 马哲明代表法国方面,郭超代表中国方面。 这是默认的事实。
俗话说得好,哪有夫妻不吵架。婚后,工银和安盛也没少拌嘴。
兴奋大会上爆发基准之争
一场被称为“发飙大会”的内部会议,将会被记入工银安盛的快速发展史。
《机构投资》称,在年工银安盛的管理大会上,马哲明对工商银行主导开发的产品不满,勃然大怒,表示该产品是唯一的例外,今后不再制作此类产品。
大会上,马哲明驳斥了在计算盈利方面的所谓中国标准,认为安盛采用的欧洲标准才是正确的。
“安盛现在和工商银行合作,是为了借助股东的力量,帮助业绩迅速发展。 不是利用顾客的资产进行赌博”,马认为工行的策略太冒险了,安盛是一家保守的企业。
这场管理大会,后来被戏称为外方老总的发飙大会。凑巧的是,这场冲突里,企业执行副总裁郭超并不在场,或许这也是外方态度如此强硬的原因之一。
“工银安盛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机构投资’,‘如果郭超在场,根据郭超的性格,可能会发生‘中法战争’。”
这样的冲突并不是特例,就在刚刚过去不久,工银安盛原先计划推出的一款价值型产品项目正式终止。这是企业现任市场部负责人上任四年来第一个被拒掉的产品项目报告。
“在产品立项和较早的讨论阶段,管理层可能对产品存在多种意见分歧。 但是,产品一经立项,投票时就没有产品被投过。 ”工银安盛的员工明确了这一点。
苦的是产品部员工,翻牌后,怎么平衡中方和法方成了他们的主课题。设计的产品要想通过,既要满足中方的要求,也要满足法方的要求。而事实上,中方和法方的意见不一是常态。
“双方的意见不同,有些事件很难做到。 我们只能不断地去表达信息,调停,寻找平衡点,让我们的方案被双方接受。 我们的工作最容易体现双方股东价值理念的不同。 ”上述工作人员说。
而这些,只是工银安盛两方众多磨合小插曲的冰山一角。工银安盛中,法方和中方的矛盾由来已久,也可以说,在意料之中。
“经营理念的不同”是众多机构相关人员的一致评价。 在合资企业中,中方和外方的经营理念不同,产生分歧也不足为奇。
理念分歧:做lv还是carrefour
关于中方和外方的理念不同,有人提出了形象的比喻,“简单来说,外方想卖lv,中方想玩家乐福。 家乐福是流水线的大量生产lv依赖于限定高端。 ”
路易威登(lv)和家乐福(carrefour)是法国两个家喻户晓的企业品牌。lv定位高端企业品牌,傲居奢侈企业品牌之列,同时成为上流社会的一个象征物;而carrefour(法语意为十字路口)则是起源于法国某地十字路口旁的大卖场业态首创者,以低价多销的模式扩张,业务范围遍及世界。
“我们现在走的是家乐福的路线,作为银行类保险企业受到了银行文化的影响。 银行通常使用薄利多销的模式,首先建立数量和资产规模。 资产规模不上升,其他的也不好说。 ”工银安盛的内部人士表示,“工商银行方面认为,市场占有率先后需要盈利,但安盛强调利润率的底线,不愿牺牲利润率来增加市场份额。”
这样的理念分歧并不令人意外,合资企业往往偏好不一样。处在国内经济十几年来高速发展的环境里,中资企业往往较为乐观,认为市场潜力无限,对风险的接受度比很高。基于此,中资企业的立足点往往是先占住市场,再提高利润,秉持“没有市场,没有销量,就不要谈利润率”的态度。
相比之下,以前流传下来的欧洲企业,由于经历了很多起伏,大多遵循价值指标这一比较安全的指标,对利润率的要求很高。 即使赚得少,也不想生产损失多的产品。
很明显,安盛的lv策略在中国水土不服。
成立于1816年的法国安盛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保险集团,有近200年的保险管理历史。 1999年成立的金盛保险由法国安盛集团和中国五矿合资设立,两者分别拥有该企业的51%和49%的股权。
笑傲全球保险界的安盛却在中国遭遇了“滑铁卢”。
工商银行翻牌前,高盛人寿在中国13年累计亏损近9亿。 这样的损失甚至不能让企业员工淡定。
“老外喜欢动辄搬出长时间快速发展策略,照我说,都亏损了13年,也没什么资格讲长时间,理论上安盛亏了13年都能回法国去了。”工银安盛人士坦言。
尽管手头的股票从51%降至27.5%,但作为保险界的工作人员,安盛依然骄傲。 就像没落的法国贵族一样,尽管权力不在,却把古老的姓氏和尊贵的称号视为自己的资本,重复着自己的理念。 工银安盛老员工表示,法国方面在销售方面有着惊人的顽固。
员工反映自己企业银行渠道保障型产品卖不动,其他企业的分红型产品畅销。法方却一再己见“为什么我们不能educate 人家呢?我们才是世界上最好的保险企业,工行只是世界上最好的银行之一,它又不擅长保险,我们才懂保险,如何卖保险应该由安盛说了算。”
安盛的天真很明显,似乎很多员工都坦言:“虽然梗概漂亮,但需要考虑国情,实施起来并不容易。”
作为全球市值最大的银行,工商银行在银领域的地位毋庸置疑。而对于安盛的质疑,工行到底懂不擅长保险?
“工行知道保险,而且很了解保险。 第一,工商银行曾经是平安保险的控股股东,也是平安的第一大股东,之后抛售了股票。 另外,太保是由工商银行扶植的,工商银行曾经是太保的第二大股东,从2002年到现在的10年间,太保从20亿规模的企业到现在有2000亿规模,可以说工商银行功不可没。 ’某机构的人解体。
三年目标外资第一
工银安盛的员工表示,工银安盛生命董事长孙持平今年提出了其三年的目标——35亿元。 明年82亿元,在努力成为外资保险企业第一名后,进入全国前七名。 (目前,寿险市场前六名分别为中国人寿、平安人寿、本保险、太平洋人寿、寿险和泰康人寿。
一位知情人士人士告诉《机构投资》,现在工商银行的银保渠道,都是郭超在管理,而工银安盛大部分的业务量都来自于工商银行,剩余渠道则由原来法方的股东在管理。
他在《机构投资》中表示:“目前工商银行渠道比较大,如果银保被工商银行拉开,其他渠道看起来比较小。 安盛集团在海外也比较强势,现在对运营也有一定的话语权,但还是因为股份少,郭超本人对外国人也非常不感冒,但现在强调要本土化。 ”。
事实上,工行对工银安盛尤为重视。在年7月19日工银安盛的开业典礼上,工行董事长姜建清、行长杨凯生以及一位副行长、董秘和银行卡部老总均参加了仪式。据工银安盛人寿内部人士透露,其目前在国内有分支机构的省份的工行分行长也都参加了这一仪式。
“合资企业的成立,标志着工商银行正式进入保险业,向全功能金融集团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 寿险业务和零售银行领域的业务有很强的互补性,而且保险配置在我国居民资产配置中的占有率也越来越高。 在利率市场化和金融媒体的大背景下,可以通过控股寿险企业为用户提供更全面的金融服务。 ”姜建清曾经这样表示。
在姜建清看来,拥有一张保险牌照,显然对于工行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工行每年的代理保险保费规模达到1000亿元,相当于一家国内大型保险集团全年的保费收入,而工行也有意深耕银保渠道。
“据说工商银行对我们的企业寄予很大的期望。 在工商银行领域比较强的前提下,我们认为三年后,企业结构可能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 ’在这里,工银安盛的这个人看起来有点忌讳。
变化也许不用等到三年后。最新的消息是:执掌帅印八年的法方高层马哲明将离开,张文伟就任总裁兼ceo。这也传播了一个很明显的讯息:这家中法合资企业的法国气息逐渐淡去,中国味渐浓厚。
我们来看看工商银行旗下的另一家合资金融机构——工银瑞信。 据最新消息,工银瑞信将外界派来的副总经理,削权降为总监级别。
“你看工银瑞信,现在还有瑞信什么事吗?”一位机构人士戏言。
难怪有人指出,外资给金融机构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系统、风控和国际业务。 “但是,让大部分人烦恼的问题是,如果是完全不需要技术和系统的市场,希望我们做什么? ”
做carrefour还是lv?工银安盛在中法的十字路口,方向似乎已经越发清晰。或许,早在股权变更的那天,结局就已经注定。
标题:“发飙大会爆发标准之争 工银安盛的中法不自然”
地址:http://www.whahsh.net/wmjj/5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