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212字,读完约11分钟
展览会的前言
纵观20世纪中国美术史,掀起了古来流传的关于改革创新、继承改良的思潮和争论,中国画家不断寻找中国画未来的出路和方向。 是将西洋绘画作为镜鉴,还是将古老的中国画体系打入? 目前,现代画家在作品中提出了不同的答案,现代画坛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但是,无论有多少疑问,笔墨作为中国画的独特表现形式,脱离笔墨体系的作品都称不上中国画。
中国画中的笔墨有比较稳定的规律和规范,这些规律和规范的确立有助于画家进入这个无与伦比的探索空之间的艺术世界。 但是,笔墨系统的规律和规范,绝不是画家墨守成规,而是要允许、鼓励他们有探索和创新,自古以来就能开创今天。 通过绘画史,开拓新的一面成为大家的人,必定会前贤血战古人,参加时代精神,艺术自我发展。 借用古开今的出发点,是开现借古,意味着站在现在,不断开拓、实验,并作为参照历史、对话、挑战、超越的对象,构成扩张与超越的关系。
此次展览以排练澄心现代中国画名家笔墨研究展览为名称,提出笔墨作为学术课题,让当代主流艺术名家展示他们的艺术风格和个性创造,引起学术界的关注,重新研究笔墨风格的意义及其价值。 我相信参展的这些个性写作风格的画家们对写作的各自探索成果和他们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启发和借鉴,也可以深刻引导人们对画界写作风格的讨论。
此次展览以在线艺术展的方式展出,参加展览发表的有雅昌艺术网、艺术顶尖、本艺术、腾讯艺术等近100家主要艺术媒体和门户,流量巨大,综合浏览点击量预计达上亿次,一次参展、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时代的丹青文化媒体
学术主持:王璋
学术顾问:赵成民
展标题字:刘曦林
方学晓
参展画家
方学晓,男,云南省曲靖市人。 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先后完成文化部重彩画高级研究班,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美协中国重彩画研究会理事、江西四方书院院长、南昌大学兼任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书院研究员、江西省政府文史研究馆员、江西省工笔派研究会理事江西政协副院长、第十届江西省政协副院长
欣赏作品
空山上没有人
略论方晓山山水画之家精神
云从龙
故园向东望着很长的路,两袖龙钟泪流不止。 这是盛唐诗人岑参名诗《逢入京使》中的两句,写下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当时诗人已经三十四岁,功名未建,无法报效国家,不得已只能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幕府担任书记官。 安西现在在新疆库车县,距离长安八千多公里。 产生了一位驰骋西行、远离故乡、胸怀远望的诗人,产生了这部永恒的名作。
最近,读方学晓的中国画时,我总是不由得想到这两首诗。
山高古刹烟云中年138×; 69厘米
山乡过风满院香2009年
一
我看过一点评论家给方先生的评价。 他们中有人说,方先生的山水画表现出山川精神、个人长子精神、中国伟大民族文化精神三种精神。 (有人说,方先生总是以虔诚的艺术感情和深厚的人文素养,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中养成高尚的品格,创造出许多思想性和艺术性相互统一的经典作品。 (达荣)“喜新厌旧,突出个性”浅论著名画家方学晓的绘画艺术。另外,方先生年轻时就用手工毛笔创作,掌握了优秀的造型和构图能力,据说也有擅长的写意人物。 (刘扬)《从胸中的小山开始万水千山方学晓先生山水画艺术解读》)。 在我看来,这些评论不太恰当,或者只看到多方面的东西的一面,没有直陈根本。 我个人认为,方先生的山水画,最终强烈地呈现出浓厚的房屋精神。 这就是那部作品的精髓。
山重水清小院幽灵2008年132×; 66厘米
我们不急于讨论上述观点的正确与否,先来看一下方先生的作品。 1988年,方先生创作了工笔山水画《正是江南三月时》。 画面高悬月亮,山石横亘,春塘荷生,一叶渔船停泊在水中,主人跪坐,在湖里钓鱼,神态悠闲,还有看世界的志向。 船顶上有盆景的话,会吐出新绿。 船尾的桅杆上停着四只鸬鹚,陪伴着主人,共同度过这个醉人的春晚。 海岸瓦屋顶之间,淳朴,房子前面屋顶后面的大树轮系,有着繁荣的意义。 作者沿着莲叶心思细腻,带隙的题文:江南的三月,温柔在春天的水中。 文笔认真,但越来越多的是工匠,线条富有力量,风格稚嫩,识别度非常高。 不久,这幅画入选了中国现代工笔山水画展,获得了金叉奖,得到了社会的认同。 之后,方先生画了《渔舟唱夜》( 1992 )。 风格、基调与《正是江南三月时》非常接近,《正是江南三月时》和《渔舟唱夜》可以说是两姐妹画的吧。
玉岭翠野176×; 96厘米年
除了这两部早期作品外,方先生还有常见的山水画。 行里被称为金碧山水,洒金山水,在泥纸上画画,给人一种很棒的感觉。 他的这样的作品有《山乡一夜闻春雨》、《山明水秀图》( 2005 )、《群山夜静香林月》、《深山仙乡卧溪流》、《山乡风摇白帆远》、《微云轻舟过山乡》、《群山夜静》、《水绿滩平带春》 画中有山、水、房子和树,但没有人。
山仙乡卧溪流70.5×; 49厘米
夜青山替玉尖68×; 68厘米
通常,中国山水画、山水为主,人物次之,后者占画卷的比例极小,只是点缀。 历代山水画中,大部分画家都在画中画人物。 或者,行或卧,或者大或小,或者隐藏或出现,或者有静或动,或者两者兼有。 山水画中很少有一个人物,好像只有一个人。 那是元时代的画家倪瓒。 他写的山水,一般是一江两岸式的,不会装饰人物。 其理由是,因为他的话,我被称为画家,但是是逸笔草,不求形状,让自己的耳朵赏心悦目。 瓒是一代巨匠,离我们太远了,在这里不便多说。 还有,我们眼前的各位,在他的画里,为什么空山上没有人呢? 这是偶然的,还是一定有其原因? 我们想知道答案。
秋醉91x116.5cm厘米
土耳其新皇宫90.5x120.3cm厘米
除了金碧山水之外,方先生还有另一种风格的山水。 看起来像大写意,但不像大写意。 很多山石树上画有树的三点,所以相当具象。 看起来写意小,也不像。 除了屋敷村的轮廓稍显整齐外,水墨笔法也融合在一起,特别是因为在远景和近景中的山石表现中经常使用水墨。 仔细看看《清风过谷流水香》《2007》《泉鸣三月雨》《2008》《白云生处山无数》《2009》《群山一夜雨》《东林云雾间》《一路激流数碧峰》《鄱阳湖春晓》《鄱阳湖春晓》等这类型的作品,就会发现, 空山上没有人。
由此看来,方先生在创作云上山水画时,空营造山的无形边界不是有意的,也许有特殊的人生经历。
四点清风
月光120.5x90.5cm厘米
二
我们知道方先生来自南昌,但南昌不是他的祖先。 事实上,他来自云南曲靖。 方先生的父亲是名国元、字光汉,1919年云南曲靖造福于播乐乡。 近代以来,云南人有尚武的精神,方光汉从少年时代就立志报效国家,十七岁就从戎扔笔,加入楚军。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方光汉被编入国民政府新组建的六十军,奔赴抗日战场。 1938年5月,六十军奉命参加台儿庄会战,四万官兵敌忾、血战,歼灭日军。 另外,自身死伤惨重,方光汉所属的连队在战斗结束后只有三人。 自己受了重伤,保住了一条命。 随后,方光汉被送往后方医院休养,身体恢复后,被送往黄埔军校(昆明分校)学习,成为黄埔军队第16届学生。 军校毕业后,方光汉被分配到一八三师五四七连队,担任警卫连中尉连长。 1941年,方光汉部队赴江西战场参加高会战后,在宜春、九江、南昌一带进行迂回作战,功成名就。 抗战胜利后,方光汉毅然离开部队,转行经商。 五十年代初,方光汉携家定居南昌贤士湖畔的沙洲,也就是今天的董家窑派出所一带。 方学晓是方光汉的长子,他的童年是在沙洲度过的。
五十年代初的沙洲,不是像今天这样高楼林立、土地狭小、人群密集,而是荒凉寒冷的地方。 用方先生的话来说,当时整个沙洲,对于我们一家,谁也不知道。 这样的童年,孤独无聊,没有电视,没有人和我玩,所以在树枝上在沙地上涂鸦,做艺术,就这样和方先生成了相反的交往。
庐山鹰潭崖2009年200x180cm厘米
井冈山水口写生2003年95x180cm厘米
鄱阳湖春天早
荒凉偏僻的沙洲、独门独户的幽居、外家的孩子,这些人生初期阶段的经历,深深地影响了方先生后来的艺术观念。 他坦率地说,《正是江南三月时》描绘的正是他童年的生活,沙地、薄木、渔船、宅邸,那就是他的家,他的身体成长的地方、精神发达的地方。
童年的经历深深地影响了方先生此后的人生道路,给他的精神世界投下了长长的阴影,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体验越来越深。 几年前,他在一个副本上写了以下内容。
朋友说。 “爱怀旧的人意味着你会变老。 这两年。 我很怀念小时候的安心和青年时的情趣。 同时越来越顽固了。 打开电视,到处都是以前拍的老电影,越老越想看,时代的味道也越浓。 那个乡土气息和卷轴气息的融合,平淡的语调,自然,诚实,再加上地道的环境和服装,仿佛把人真正带到了那个时代。
童年给了我一生创作的源泉。 现在,枯藤老树把乌鸦打晕了,小桥流水人家的生存环境已经被冰冷坚硬的高楼所取代,喧闹的城市带来的浮光的阴影处于躁狂状态。 所以我最期待的就是寻找一个安静、纯净、寂寞的世界,听音乐,翻阅大师们的图画书。 八大山人、黄宾虹、金农等几位画集已经令人神魂颠倒。 于是,进入书店的次数也比以前少了。 除此之外,经常出去写生也是一大乐事,但去的大多是民风淳朴安静的山村。 赣南的白盆乡河道早已干涸,昔日繁华的乡村依稀可见。 至今,封闭多年的小山村人民的风气依然淳朴可爱,古老民居的雕塑,每一块青砖似乎都有无法形容的民间传说。 白云漂浮期间,山村就像《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那样美丽动人。 正是在这个时候,精神上的重担会冰释前嫌,从而产生感觉。
这个复制品以“回忆与探索”为标题,发表在2000年第二期的“艺术界”,现在似乎成为了解读方学晓绘画艺术的重要密码。
我们以前提出过方先生山水画本质上表现房屋精神的观点。 现在,我们在大致整理了他的家世、人生经验之后,浏览作品,我相信这种感悟不是随口说说的,而是有根据的。 方学晓的所有山水作品中,大部分都呈现出空山不见人的基本特征,带来寂静、空寂寞、孤独、平静。准确地说,这是画家从人生的初期阶段就自然、天地、以及自己的 由于其扎根于开蒙时期,影响深远,在青年时代可能浑然一体,但中年以后对世事和人情的经验丰富了,到了花甲才领悟,站在笔端,所有的感情和思考都呈现在画境上。 方先生说:“童年给了我一生创作的源泉。 对笔者来说,他多年来孜孜不倦地思索,但在精神族谱上,他从未摆脱过枯藤老树的乌鸦,在小桥流淌的家家户户的童年,不知不觉中烙印在内心深处的房屋形象,塑造了他独特的山水画形象
三
在意大利的笔尖上,这是中国画的精髓。 家的精神,是方先生国画艺术的精髓。 综合来看今天的中国画,画家有千万人,但真正有意愿的人有多少? 很多人写的山水要么是死山水,要么是别人的山水,画中无意,无情无趣,最终谈不上追求澄怀观道。 看到这,方先生的艺术会让人高兴和鼓舞。 从他的作品中,可以同时看到《赣南老屋》1998、《吉祥甘孜》2009等西方美术观念对他的影响和改造。 另外,国画作品石涛《月夜野居》2002一样的石涛,八大《鹰》2002一样的彬翁《最重要的是,在大量山水画作品中,他清晰地表达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对第一家发出了强烈的号召和吸引,这从根本上来说,就是知性的
家,是人生的未来,是血缘的承载者,是我们每个人肉体和精神的发端,忘记家,是对自己最大的背叛。 而且,我们在各自家乡沦陷的时代,回忆少,凭吊故乡,从更深的意义上说,是对现代生活的反思和警醒。 在这几个方面,方先生看得比我们很多人远,看得好,做得好。
标题:“方学晓︱ 稽古澄心当代中国画名家笔墨研究观摩展”
地址:http://www.whahsh.net/wmkx/11039.html